第A01版:要闻

弘扬传统民俗文化,让“非遗”之花绽放

  赛龙舟、插艾草,悬菖蒲、沐兰汤、吃粽子、佩香囊……端午节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在无锡荣巷古镇,有这样一对老夫妻,王志熙、张荷娣,他们是公认的非遗达人。这个端午,他们带着街坊邻居们做起“五毒”道具,缝制艾草香包,传播端午民俗,让非遗文化给周边更多人带来乐趣。

  昨天记者来到王志熙家时,他正和邻居用纸做道具,不一会儿,活灵活现的“蜈蚣”“毒蛇”“蜘蛛”“蝎子”“蟾蜍”就完成了(如图)。“每次端午节,我们的行程都是排得满满当当的。”这个端午节前后,王志熙和张荷娣夫妇到社区教居民缝制香包,下转第2版>>>

  弘扬传统民俗文化,让“非遗”之花绽放

  上接第1版>>>进军营教子弟兵包粽子,在疾控中心为病患表演无锡非遗项目“渔舟剑桨”“荡湖船”,王志熙一次次为大家讲述端午民俗故事。“包粽子是食俗、做香包是为了防疫、端午竞渡是项体育运动,所以在古代,端午节有‘卫生节’‘体育节’的说法。”

  79岁的王志熙和70岁的张荷娣住在荣巷东浜,十多年来,夫妻俩节衣缩食共申报了9项民俗类非遗。在荣巷街道的支持下,老夫妻以荣巷古镇为传承基地,带出一支20多人的民俗展演团队。每逢传统佳节,这支团队都会在荣巷演出,成为古镇一景。农历五月,气温骤升,瘟毒为害,古人称之为“恶月”“毒月”,视五月初五为“恶日”。因此,端午节民俗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除瘟避毒驱疫。张荷娣说,考虑到今年防疫的这个主题,大家便自导自演,排演了一部全民战“疫”祛病除邪的哑剧,虎头鞋、艾草香囊、五毒肚兜等道具都是原创自制的,哑剧于端午期间在荣巷古镇“五间头”门前广场表演,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每个传统节日都会有其独特的味道。王志熙说,端午节,对孩子来说吃一口飘香的粽子就无比幸福;对成年人而言,又可以有一次回家团聚的机会;对老年人来说,该包粽子、挂菖蒲、饮雄黄酒了。“这些传统的意味温暖又实在,我们希望每一个传统的节日,都能唤起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张月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