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探索

发展新经济,提升吸纳高端要素能级

——无锡如何推进“三大经济”,听听专家学者怎么说(下)

  受访专家:

  丁 宏: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蒋佳林:无锡市委党校教授

  疫情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供需两端乏力,产业链供应链被阻,复工复产步伐缓慢。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新业态则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基于数字技术的各类需求和服务场景被激活,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状态,在疫情中逆势成长。新经济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促进生产服务消费的深度融合,适合了由互联网引发的产业变革趋势,体现了新时代产业发展的特征,是当下和未来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

  良好的新经济生态是当前吸引人才的最重要抓手

  记者:加快发展新经济的必要性、紧迫性体现在哪里?

  蒋佳林:数字经济是人类社会进入到第四次工业文明的标志性产业,是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风口产业。目前人工智能和5G技术在制造业领域应用速度大大超出预期,为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和新型数字消费业发展带来很多机会。

  数字化转型将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研发与生产流程,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并更好地促进市场出清,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有效对接。随着数字技术全面渗透到制造业的研发、生产、营销、物流、服务等环节,传统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提升。

  记者: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速的新形势下,无锡加快发展新经济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蒋佳林:无锡虽然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的几何中心,但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速和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上海、南京、杭州等中心城市间时空距离将大大压缩,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对周边地区高端要素的“虹吸”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三个都市圈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叠加,将使无锡城市能级和吸纳高端要素能力提升缓慢,需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和枢纽经济等“三大经济”,着力提升城市吸纳高端要素能级,实现无锡在三大都市圈“引力平衡处”的快速隆起。

  无锡地域面积相对较小,目前土地开发建设强度已达32.8%,已接近国际公认的开发强度警戒线,连片大块可供承接重大产业项目的土地资源较稀缺,许多区域位于生态敏感区,产业发展应遵循污染排放总量逐步减少的原则,按1:1.1比例通过置换、淘汰、关闭一些“散乱污”企业和低效用地企业等方式,来获得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所需的环境容量指标。

  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化中期的最根本区别,在于从人才跟着产业走变为产业跟着人才走,良好的新经济生态是当前吸引人才的最重要抓手。2019年杭州、深圳、宁波、佛山常住人口分别增长了55.4万人、41.22万人、34万人、25.29万人,而无锡人口增长相对较少,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好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吸力作用。

  深圳举全市之力打造风口产业发展载体很有魄力

  记者: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加快了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有哪些城市的发展值得无锡借鉴呢?

  蒋佳林:10年前杭州市的制造业总量和技术水平都不如无锡,但近年来通过抢抓消费端信息经济发展,杭州市正加快向“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迈进。深圳市每隔5年左右就会举全市之力,打造一个抢抓风口产业发展的载体。如:20多年前聚力建设的南山区,就是抢抓当时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机遇,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制造业巨头就是当时在南山设立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近年来,长沙市根据其数字产业技术资源雄厚优势,相继出台了发展人工智能、5G、VR/AR、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经济专项扶持政策,数字经济发展风生水起。

  记者:疫情中在线经济等新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引得各地纷纷出台扶持政策,您了解到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丁宏: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多个城市都提出要加快发展新经济,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支持政策。上海在4月13日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集聚“100+”创新型企业、推出“100+”应用场景、打造“100+”品牌产品、突破“100+”关键技术等行动目标。成都市发布《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以场景组织新经济工作,提升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品牌。南京市发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四新”行动计划》,提出要围绕产业链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主导产业、地标产业融合,促进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打造新的产业生态。

  把发展新经济的思想融入“十四五”规划制定全过程

  记者:对无锡来说,您觉得加快发展新经济应该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丁宏:对于无锡而言,要加快构建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规划体系。当前正是制定“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要把打造新经济、发展新产业的思想融入“十四五”规划制定的全过程,充分认识发展新经济对于无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供给。无锡经济发达,要注重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新经济产业集群。应该抓住机会准确把握疫情后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和产业变革新趋势,主动培育打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等“三大经济”,打造相关产业集群以及集成电路、物联网、信息服务业等关联性产业,加快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打造自主可控、开放共赢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发展新经济必须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核心竞争力。省内首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国家创新中心前段时间在无锡落户,说明无锡具备了向全球前沿技术攻关的综合实力。要加强“三大经济”的硬核技术攻关,建设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创新平台,鼓励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创新联合体,加快关键技术在产业中的集成应用。新经济发展需要有“新基建”做支撑,因此要加快“新基建”建设步伐,夯实新经济的发展基础。应制定“新基建”发展的长期规划,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级政府及企业家发展“新基建”的积极性,加大财政金融政策对于“新基建”的支持,加快5G网络覆盖和应用,推进实现社会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抢占新一代新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记者:发展“三大经济”,无锡具体可采取哪些措施?

  蒋佳林:聚全市之力,将无锡经开区集中建设成为人工智能、5G、VR/AR、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经济发展载体。通过打造智慧城市样板,大力发展依附行业应用的新型消费端数字经济。加快推进企业装备智能化改造,培育数字智造的行业级平台。

  总部经济应坚持“引”“育”并举。充分发挥无锡民营经济发展高地和外资高地优势,加快工厂总部化、“走出去”和同行业上下游兼并重组步伐,打造旗舰型总部企业。从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城市形象、产业生态和人才宜居配套入手,提升招引总部企业竞争力。

  发展枢纽经济不仅要加强设施的互联互通,还需要通过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减少物品运输过程中装卸次数,大幅降低物流费用。要深入研究无锡周边城市大型企业物流路径,通过合理布局物流载体、优化行业物流网络,大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交通枢纽要打造成枢纽经济高地,关键在客运通达性方面做文章。通过打造24小时的“1小时便捷快速交通圈”、24小时的“步行5分钟便捷生活服务圈”,让无锡成为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创业创意设计等企业的集聚之地。

  (时晓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