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公益项目;考上研究生后,他休学一年,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赴重庆市铜梁区第一中学支教。2017年,他来到无锡市新吴区江溪街道,迅速融入群众,投入基层工作。29岁的选调生刘桂林,在最美好的年华里,一头扎进基层,撒播青春梦想,书写奋斗篇章。
思维敏捷、逻辑清晰、性格沉稳,这是记者采访时对江溪街道团工委副书记刘桂林的第一印象。虽然他到街道工作才两年,但谈起社区治理、团基层工作,刘桂林滔滔不绝、经验丰富,这得益于他大学时期就已经参与多个公益项目,正式工作前已在基层长期锻炼。
“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主要是理论知识,学生时代深入基层做志愿服务经历,使我在工作后能很快进入状态,快速成长。对基层有更多了解,工作就不会浮于表面……”刘桂林把志愿服务当作“最好的课堂”。求学期间,他不仅参加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公益项目,还积极竞聘学院团委副书记,与社区共建合作,帮助社区建立“爱心书屋”。他主动整合资源,建立志愿服务基地,组织志愿者赴安徽省广德县金鸡笼村开展暑期支教活动。在重庆市铜梁区第一中学支教时期,他运用“互联网+公益”模式,带领支教团队先后发起多个公益项目,为服务地5所中小学共计2200余人筹集到各类物资和助学金18万元。一年服务期满后,他不忘自己的志愿者身份,依托研究生支教团接力性质,探索公益项目实施长效机制。
刘桂林用行动诠释了青春价值,展现了新时代“后浪”的风采。2017年,研究生毕业的刘桂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江苏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来到江溪街道太二社区,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两年来,他打造“援手”志愿者协会品牌,组织开展“周四志愿微服务”和“一月一主题大型广场志愿服务”100余场次。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建立4个微信群,24小时在线,为居家隔离的居民进行政策答疑解惑、物资需求统计、体温收集汇总等工作。他还主动承担起夜间值班工作,负责运转接收高中风险地区返回居民。
在基层辛勤“耕耘”的刘桂林得到了肯定,先后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重庆市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面对荣誉他表示:“荣誉是肯定,亦是砥砺前行的动力,我想在基层为大家做更多的事。”(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