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10日入梅后,我市迎来四轮强降雨。至7月13日8时,全市平均梅雨量已达512.2毫米,为多年平均梅雨量的2.07倍。再加上江河湖水位持续超警,防汛形势日趋严峻。
连日强降雨,我市河湖水位不断抬高。至7月13日13时,苏南运河无锡水位4.34米,已持续超警9天。太湖平均水位4.45米,已连续超警14天;宜兴西氿水位连续超警8天。7月12日15时,省水利厅发布,长江中下游干流控制站大通站洪水流量达83600立方米/秒,超过1998年该站最大洪峰流量。当日16时起,江苏长江、太湖地区的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15日后长江高潮位将逐渐增高。长江上游来水持续加大、江河湖库水位抬高、本地强降雨“三重叠加”,使防汛压力加大。
昨日16时,市水文局城区监测中心负责人姚华和同事将当天在望虞河西岸13个站点监测的水文数据输入电脑,利用模型分别计算出入河流量。姚华等80多名监测人员的人工监测数据和自动监测站数据相结合,精准显示了我市流入和流出水量等信息,成为防汛科学决策的基础。入汛后,他们对重要岸线站点一周监测一次。我市开启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后,监测频次改为一天一次。
在此基础上,我市水利工程调度加强。9日起,按照太湖局和省防指调度要求,我市运东大包围排水方向调整,以北排长江为主。当前我市沿江闸站全力排水,入梅以来累计排水5.28亿立方米。
昨日下午起,滨湖区马圩巡堤查险队伍增加了15人,分别来自城管和农业农村局。马圩水利农机站站长范少峰介绍,17时,圩外水位4.46米,比圩内水位高了4.36米。马圩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多年来不断加固,目前已是万亩圩区,仍需以慎终如始态度仔细巡查每一寸大堤,抓小抓早,把险情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他们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堤,除了看堤顶是否平整,还要到堤防内坡下细细查看土质、有没有渗漏现象等,查三四里路要花1个多小时。
连日来,市防指组织各地对超警戒河道开展拉网式巡堤查险,重点对苏南运河、锡澄运河、长江、太湖、望虞河等流域性堤防及险工隐患、防汛薄弱环节进行再排查,出动巡查人员4200余人次,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全市各级防汛责任人上岗到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各级抢险队伍994支、总计2.2万人全员待命。全市防汛物资加强了储备,包括“三袋”300万只、木材1390立方米、块石1.79万吨等,重点地段现场储备防汛物资,确保一旦出现险情,能迅速出动,及时处置。(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