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9版:再出发

宜兴

绘就乡村振兴靓丽“新画卷”

  炎炎夏日,走进宜兴张渚镇善卷村,道路两旁的小楼风格各异,很是养眼,不但成了村里的一大景观,也体现出了如今农民的生活水平。“全村470户人家,农房翻建率达到100%,新建率超50%。”村书记李为清抛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早在2008年,善卷村便试水农房翻建,经过十年的发展,农房翻建带来的不仅是村民生活的改善,更是实现了提升环境、留住人气、项目入驻等一系列良性循环。

  善卷村蓬勃发展的势头正是宜兴近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宜兴是无锡乃至苏南地区最大的农业板块,农村面积占市域面积的3/4,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落后封闭到美丽乡村,70多年来,宜兴的农村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不断展开。

  2.0版“强村工程”激发村级发展源动力

  目前,宜兴的无锡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脱困转化。近两年,宜兴通过创新性支持村级“造血”项目建设、镇村联合发展等方式,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到强化村级造血功能上,不断挖掘村级发展潜力,提升村级经济实力。

  盘活资产,对内挖掘扩大增收空间。太华镇胥锦村辖区内有136家企业,多年来,企业的土地年租金收缴较为“随意”,没有正规合同,上交也不及时。去年,村里强化“三资”管理,对136家企业的土地使用面积进行重新测量,并定制规范合同统一签约,按规矩办事,当年度土地年租金收缴率超95%,增加村级收入170多万元。除此以外,村里还将集体性质的商铺纳入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平台,进行公开竞标,10多位商户竞得22间店铺,实现村级增收近20万元。村党总支书记林国民介绍,在规范管理、严把支出中,村级资产得到有效盘活,村级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上升至宜兴第54位。

  除此以外,宜兴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活村级发展活力。去年,宜兴253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基本完成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核定村民股份总额28.18亿元,探索创新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模式,释放改革红利,2019年,宜兴全市村民分得红利2012.8万元。加大薄弱村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扶持增加薄弱村经营性资产2344万元。去年,宜兴13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资产经营收益达1.5亿元,较上年增加3343.46万元,同比增长28.76%,村级“造血”功能明显增强。

  据了解,今年,宜兴将打造2.0版本“强村工程”,调优竞争性立项奖补方式的同时,加大对镇村共建、“借船出海”、飞地投资等创新“造血”模式的挖掘和支持。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探索更加精准有效的薄弱村扶持方式,拟通过“强村工程”扶持资金适度调优对经营性项目的奖补范围,在原有对薄弱村购建经营性资产进行奖补的基础上,新增对盘活资源的奖补,同时对镇村共建项目着重倾斜。

  广袤农村铺展绿色秀美“新画卷”

  涧滩被改造成了“碧波西涧”商业水街,两块鱼塘被改造成人工景观湖,与小木桥、亭台、中式建筑等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有韵味的江南水墨画……经过两年的建设,近日,宜兴湖 镇洑西村的223户山农终于拿到了期待已久的新房。茶圣家园是宜兴农房翻建试点之一,2017年,随着总投资达80亿元的雅达·阳羡溪山项目落户后,洑西村200多户村民让位项目发展,腾出发展空间,在阳羡湖边选址,另安新家。茶圣家园采取宅基地异地重建模式,与普通农房翻建不同的是,茶圣家园改变的不仅是农民居住环境,更是将该小区融入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致力将其打造成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区,生态旅游新亮点。

  除此以外,宜兴共有20个村庄列入无锡市农房改造试点村。按照“新江南人家”模式,宜兴编制镇村发展规划,出台建房奖补政策,完善配套设施,有序推进农房改造,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

  为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宜兴扎实推进“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协调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百日攻坚”行动。通过第三方监测评估、一线实地督导、定期通报进度等,有效提高建设绩效。2019年,宜兴1920个自然村完成村庄生活污水纳管处理,累计投资约14亿元;收运处理农村生活垃圾47.8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完成河道清淤任务185.5万平方米,当年度黑臭水体现象基本消除。

  除此以外,宜兴规划设计了茶竹风情、渎区风光、水乡风韵、产业融合、茶禅生活等5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填平补齐速率提高。2019年,宜兴人居环境整治全年总投资22.1亿元,年度考核居无锡第二。14个村获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9个村创建为无锡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湖 张阳村、张渚省庄村建设案例入选无锡市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大典型示范。

  重大项目打造农村发展新增长极

  日前,走进杨巷镇芝果村,正在建设中的市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里,一栋栋气派透明的大型“阳光房”拔地而起。目前,该产业园的智能化玻璃温室、大棚主体结构建设已完成。今年9月起,首批标准化、智能化种植的有机蔬菜将“进驻”。芝果村党总支书记沈正民高兴地说,产业园将全面开启当地“智慧农业4.0”时代,有望成为带动芝果脱困转化、村民致富的希望之园。

  农业科研、繁育示范、休闲观光……除了为村级致富带来新希望,带动村级就业外,产业园还计划采用“1+X”模式,吸引周边合作社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加盟或入股经营,带动“X”个面积100亩左右的小园区发展。届时,由产业园核心园区设立发展基金,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同时提供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和技术支撑,带动当地农民、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共同发展。这些“X”园区将按照江苏绿港提供的标准化技术服务,统一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及品牌化运作理念,统一包装销售,实现生产方式革新,进一步带动当地富民强村。

  眼下,宜兴广袤的农村逐渐成为投资热土,为乡村发展聚集了资源,注入了活力。据了解,去年,宜兴争取到省级以上财政支农资金2.77亿元,同比增长21.8%,引进社会资本5.6亿元,新开工项目26只,总投资13.6亿元,同比增长47.6%、112%和87.3%。

  随着项目的落户,农业传统的发展模式在逐渐改变,三产融合成为宜兴乡村振兴新亮点。杨巷镇成为全省首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通过育秧、机种、机收、加工储运、品牌销售等多环节深度融合,稻米产业的增效潜能充分释放。蔬菜全产业链增效明显,实现产销直联,龙头园区的生产经营效益显著提升。眼下,农旅融合发展势头迅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宜南山区的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宜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营收11亿元,同比增长10%和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