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3版:再出发

创新 提速 魅力城厢蝶变

  梁溪

  “梁溪”自古为无锡的别称,文化底蕴深厚,是无锡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原三个区于2016年2月20日合并后用“梁溪”来命名,体现了对古地名的传承和保护,也凸显了梁溪作为无锡中心城区的地位。

  梁溪建区以来,勇于比学赶超,加快推陈出新,在省对城区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中,梁溪列全省第11位,比上年度提升15位;在市2019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中,梁溪荣获“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地区”称号,8个单项考核获得3个第一、1个第二;民生事业快速提高,城镇就业新增人数和常住居民人均收入增幅均为全市第一,全省教育现代化监测成绩列全市第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市级绩效考核实现六连冠。

  今年,梁溪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咬定目标、埋头苦干,全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精心塑造老城厢新质态,加快增创老城区新优势,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江南特点无锡特征的现代都市区。

  拥抱新经济 “数字”唱大戏

  6月18日,位于扬名工业园的无锡积高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10级无尘室在全球属于最顶级CMOS图像传感器的封装环境,且同时具备CMOS图像传感器的晶圆测试、芯片封装和成品测试功能,国内仅此一家。工厂原计划今年底投产,但下游厂商亟需积高电子迅速达产。区和街道两级政府得知后,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将“无难事、悉心办”营商政策落在每个细微之处,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相关手续办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工厂提前半年投产,为华为、海康威视、大疆等最终用户提供高端CMOS图像传感器。

  不远处,一栋有现代艺术特征的建筑里,安装着一排排机柜,不时有蓝光闪现,无锡乃至长三角的各类数据正源源不断地存储到这个名为“易华录示范湖”的数据中心里。紧邻运河,梁溪区“新基建”重点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易华录数据湖产业园即将开建。“数据湖”建成投用后,可实现蓝光存储容量2000PB,相当于200多万块1TB电脑硬盘的存储容量。

  沿着运河,穿过老城区,在山北光电科技产业园,全球新一代显示技术——Micro LED即将在利晶微率先量产。

  梁溪区成立4年以来,向科技创新要增量,向新兴经济要增量,正加快把数字经济、枢纽经济、总部经济、夜市经济、文创经济等培育成为梁溪的主导经济,形成“老而新”的产业结构。梁溪区不仅有全省唯一的区级独立建制的大数据局,还将建设“南北联动、协同发展”的数字经济格局,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南部以扬名街道为核心,辐射带动金星、金匮街道,推进扬名传感信息园和易华录数据湖产业园建设,加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打造“数字产业化”重点经济带;北部以广益、山北、黄巷街道为主体,推进食品科技园、跨境电商园、光电园、创智园等园区数字化转型,打造“产业数字化”重点经济带。

  在数字经济引领下,上半年梁溪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入、规上工业总产值、出口总额等4项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恩纳基、奥夫特光学等高新技术企业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化危为机,上半年实现同比翻番的骄人业绩。

  点亮夜经济 消费添活力

  7月22日,锡城结束了2020年漫长的梅雨季。入夜后,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人流如织,运河水弄堂充满了“最美烟火气”。

  无锡夜经济看梁溪,梁溪夜经济潮起南长街。据统计,南长街所在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夜经济收入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二。火爆的夜经济也引发了央视、人民网等中央媒体的关注,《焦点访谈》将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和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天津意式风情街并驾齐驱的“夜经济代表”。在今年支付宝刚刚发布的端午节夜经济报告显示,全国逆势增长最强劲十大夜市中,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名列全国第四,人流的活跃让夜经济呈现出了更强的增长活力,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加快复苏。

  梁溪作为中心城区,发展夜经济有充分的文化、商业基础和氛围,按照“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积极融入梁溪特色文化元素,形成吃喝玩乐购住方面的精品和特色,既有大众消费,也有高端消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样板试点。

  当下,梁溪区积极关注疫情后迸发出的新业态新模式,聚焦扩大在线消费、文化消费、体验式消费,拿出务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梁溪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夜经济振兴计划,重点建设南长街、崇安寺、小娄巷等10个以上夜市经济集聚区,打造20个以上夜间特色项目和品牌。

  从6月初至10月底,梁溪区以立体、平面、线上“三位一体”的方式,展现“人间梁溪”新消费夜经济三种业态——烟火夜市、烟花美集、华灯云街闹老城。苏宁易购与红豆万花城、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联合参与梁溪区新消费夜经济活动,发放500万元企业消费券;八佰伴在政府消费券基础上叠加发放了商场消费券,并携手兰蔻、菲仕乐等百余品牌给出超值折扣,快速提升了夜经济人气。据统计,苏宁等大商场夜间销售额已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有的比去年同期还有增长。在多重刺激下,6月全区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近18%。

  品味文化+ 触摸最无锡

  梁溪历来是无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城市更新中保持了部分老城特有的风貌,留住“最无锡”的味道,让无锡人在梁溪找得到乡愁记忆、又看得到时代芳华。无锡87%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梁溪,无锡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也在梁溪。去年,梁溪接待国内游客2558万人次,同比增长16.5%,旅游全业态收入同比增长22.8%。

  如果说中山路代表着梁溪的时代芳华,古运河则是梁溪的乡愁记忆。为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梁溪花大力气真实完整地保护运河水体、文化遗存、空间格局等重要元素,彰显“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的历史风貌。

  市民不仅可以从运河公园乘游船前往清名桥,沿着“水弄堂”欣赏“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璀璨迷人的夜景,还可以沿着11.8公里环城古运河慢行步道,闲适行走中品味“千里运河,独此一环”的独特魅力。

  目前,梁溪正充分利用创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契机,加快建设12.8平方公里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把沿河分散的景区、街区“串珠成链、闭合成环”,着力推动“梁溪集美·山海美境”项目建设,引入邱启敬、谭盾、梁建国、李玉刚、王鹏等大师工作室,讲好“梁溪故事”,做好文创品牌,努力把“唯一”转化为更多的“第一”,使古运河精华段发挥出精华效益。

  梁溪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和商业资源,十分适合打造文商旅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目前,梁溪正以文化为灵魂、以商业为核心、以旅游为纽带,深化“文化+”发展战略,以改革助推文商旅融合,努力形成商业激活文化、文化助推旅游、旅游拉动商业的良性互动,让“老城厢”焕发新生活力,全力当好无锡打造长三角区域性“服务高地”的排头兵。

  今年9月,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将在无锡举办,最为重要的开幕式及实景演出《运河四季》将在清名桥举行。博览会将全面展示老城厢文商旅融合发展焕发出的新魅力。

  民生补短板 获得感满满

  梁溪人口密度达1.35万人/平方公里,全市最高。住宅小区种类多、外来人口多、困难群体多、老年人口多,这些都对实现全面小康带来不小挑战。梁溪建区4年以来,把富民增收作为最大“民生关切”,把兜底保障作为最大“民生底线”,把公共服务作为最大“民生普惠”,全力改善民生,开启全面小康新生活。

  去年,梁溪新增城镇就业数全市第一,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全市第一,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监测成绩全市第一。全区152条河道全面消除黑臭,空气优良天数和PM_2.5实现双达标。梁溪还加大对困难群众的保障救助力度,低保家庭人均年收入达11000元以上,深入推进“授渔计划”,使具有劳动潜力的困难群众就近就业、辅助增收。

  教育、卫生和养老一直是梁溪群众小康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内容,梁溪今年一方面扩容升级,深入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和“新三名”战略,积极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名校、名师、名院、名科、名医和优质养老机构的供给规模;另一方面优化布局,加大对卫生服务薄弱地区、入学矛盾重点地区、老年人集聚地区的投入,深化集团办学、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以及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让人民群众更便捷地享受优质教育、卫生、养老服务。

  小康生活离不开优美环境。今年,梁溪计划投入3.6亿元以上,提升老城区市容管理质量,打造“魅力梁溪”崭新形象,重点挖掘无锡味道、梁溪故事,启动“百巷梁溪”二期10条特色街巷和周边35条街巷综合整治,打造出一批耐看、经看的梁溪街巷,讲述古韵梁溪与现代都市交相辉映的动人故事;推进市政绿化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百园”品质提升,指导各街道完成100座小游园建设,整治绿化6.5万平方米、增绿补绿1.5万平方米、见缝插绿6.8万平方米,全力构建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变“绿在城中”为“城在绿中”。

  梁溪还将千方百计在断面水质达标、大气污染防治等“硬指标”上取得突破,确保到年底全区无劣Ⅴ类水体,Ⅳ类水达到30%以上,Ⅲ类水达到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