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40版:再出发

“达芬奇医生”牛!

——探访无锡市人民医院全球最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还记得去年12月份“入职”无锡市人民医院的“达芬奇医生”吗?

  四条“手臂”灵活转动,好似章鱼;“手指”能根据手术需要改变操作方式,可270度旋转,能深入人体各部位;“眼睛”三维立体成像一览无遗,微细血管放大清晰可见……去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引进了全球最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目前无锡医疗界仅此一台。

  随着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达芬奇手术机器人5月份复工以来,开始了兢兢业业的工作,已在泌尿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等领域开展数十例应用,受到患者、家属和医护的一致点赞,如今它已经成为医院的“明星职工”。

  达芬奇是怎样工作的?

  大展身手挑战最难手术

  7月27日,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大展身手挑战外科领域的最难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65岁的无锡居民谢阿姨因上腹不舒服,到医院就诊,CT显示她的胰头颈部位有一个5*4大小的占位,需要动手术。经过手术团队和患者及家属的综合考量,这台手术决定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操刀。

  走进手术室,第一眼看到这个家伙的感受:巨无霸!难怪需要一间专门的大型手术室。达芬奇拥有“三头四臂”:“三头”是指医生控制平台、患者手术平台、视频影像平台三个操作平台,“四臂”是指四条多角度灵活自由的机器臂。手术开始前,助手根据患者的体位和手术术式,一一安装好四条“手臂”,并套上保护套。

  手术开始。事实上,这台手术的真正主刀医生还是腔镜外科主任王彤。只见王彤主任并未像往常一样出现在手术台前,而是坐在一旁的控制台边操作。控制台是机器人的“大脑”,也是医生的主战场。王彤坐上椅子,将两只手指放入“指套”,站在手术台旁的机器人的手臂便挥舞起来。助手在患者腹部人工辅助打了5个直径1厘米的小孔,在王彤主任的“指挥”下,达芬奇机器人的四只机器手臂通过小孔进入腹腔,开始工作起来。

  眼前的视频影像屏幕上,病人体内的各种器官组织以及肿瘤,就像以往开放手术中眼睛看到的一样,而且是3D立体呈现。随着王彤主任手指轻微移动,精巧的机器人手臂听话地在布满细小血管、神经组织的腹腔内灵活翻转、穿针引线,精准完成病灶切除、吻合处理等工作。手术中,可根据需要随意更换手术所需的“手指”,比如镊子、电凝刀、分离器、超声刀等。

  手术室里,医生坐在控制台前埋着头,手脚并用,凌空舞动;机器人手臂不时起起落落,前后左右灵活移动,完全没有传统手术“开膛破肚”的血腥画面,反而多了几分科幻色彩。经过数小时奋战,这台复杂庞大的手术顺利结束。

  王彤主任介绍说,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是外科领域难度最高的手术,涉及的手术步骤繁多,程序复杂,牵涉胃、胰十二指肠、胆囊、胆管等多个器官,需要切除胰头、胃、胆管、胆囊、十二指肠,完成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等多个吻合。“以前用传统腹腔镜做,一台手术下来,医生累趴下了,病人也扛不住。”而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操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病灶切除更精准,吻合更精细,手术时间比传统腹腔镜缩短约1个小时,“病人轻松了,医生也轻松了。”做完手术后,王彤几乎没感觉到疲惫。

  无独有偶,信任达芬奇机器人做手术的还有28岁的张女士,7月28日她接受了在机器人辅助下肝脏肿瘤切除术,手术1个小时就完成了,因为操作精细精准,术中几乎没有出血,原本肝脏肿瘤切除需要开大刀,腹部会留下十多厘米长的刀疤,现在就仅有5个小洞,创伤小,患者手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没什么特别感受,睡了一觉就出来了,恢复挺快,一周内就可以出院了。”张女士很满意。

  达芬奇的超能力有哪些?

  精准精细精确,尽显六大优势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超能力到底有哪些?专家盘点了一下,其优势有六点:

  第一是灵活,“达芬奇之所以被称为机器人,是因为它仿真了人的手腕和手指的活动,将人的操作动作完全反馈到机械臂上,灵活程度更高,只要接到指令,就可以在极其狭小的空间里穿梭自如并完成相应操作,比如腹腔内的切割、打结、缝合。”王彤介绍说,机械臂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看起来很像腹腔镜器械,有针持、抓钳、剪刀等不同的臂,位置可互换。与腹腔镜器械不同的是,每条臂都有很多小的关节,可旋转270度,做到精准的游离、剪切和缝合,对于切除部位比较“刁钻”的肿瘤也是游刃有余,而且,越是在狭小的空间越能显现其优势。

  第二是真实,具有超清晰3D影像系统,立体感和层次感非常好,能够获得准确的空间距离,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逼真。

  第三是精准,荧光显影技术能将画面放大5-15倍,对于血管的解剖、淋巴的根治、肿瘤的切除就更精确,还能多角度自动切换的智能图像处理功能,使得肿瘤等全方位无死角地暴露在医生的视野之中。

  第四是稳定,灵活的操作臂不仅比手小,还可过滤直接操作时的手部颤动,能在极其狭小的空间里穿梭自如并保证数小时的纹丝不动,稳定性更高,对高精和疑难手术大有裨益。

  第五是舒适,王彤主任和泌尿外科副主任胡强对此都深有体会,“腹腔镜手术期间需要全程举着腹腔镜、操作器械站立操作,常常一台手术下来,肩酸腰胀脚肿。”王彤说,现在可以坐在机器人旁边操纵,“就像坐着开车一样的感觉,非常舒服。”坐着操作能保证医生在舒服的状况下思想更加集中,也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

  胡强说,操作机器人手术不需要戴手套,甚至在更换机器臂期间,还能起身走动一下,“一台手术下来,几乎没有疲劳感,意犹未尽。”他表示,机器人手术的舒适性将大大延长医生的职业寿命,操作学习曲线短,也使得年轻医生的培养周期缩短。

  不仅医生轻松,病人也轻松。对于病人来说,机器人手术创口更小,缝合优势更明显,康复更快。虽然费用比普通手术稍贵,但仍有不少患者愿意选择这项新技术。从目前临床上看,适合使用达芬奇做手术的患者中,约70%能够接受。

  第六是效果更好,达芬奇机器人和主刀医生的人机同水平的高度配合,可以执行做更大、更复杂的手术,其手术效果更好。比如泌尿外科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主要“用武之地”,全球约一半以上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都是围绕泌尿外科相关疾病开展。胡强说,在前列腺根治术中,既能将肿瘤切除干净,又能很好地保留尿道长度和性神经,以避免尿失禁和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

  与此同时,在其他复杂疑难手术方面,手术机器人的优势也很明显。例如肾癌的保肾手术、膀胱癌的全膀胱根治性切除、盆腔淋巴清扫以及肾盂输尿管重建成形术等方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都能够更精准完成。另外还有重建手术,泌尿系统就是一个管道系统,这个管道因为病变它需要进行重建、修复,微细的管道重建要求一个精细、精准的缝合技术,这时候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优势就得到充分体现。

  引进达芬奇带来了什么?

  病人受益是追求目标

  院之重器!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为代表的高端医疗设备和微创精准医疗技术在市人民医院的实践应用,开创了我市外科手术的“机器人时代”。

  为了将手术机器人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医院将达芬奇作为项目化管理,选择合适的病种、优秀的医生,并纳入临床路径管理,使之更好地扬长避短。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泌尿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等领域的复杂外科手术中大展身手,今后还将拓展到妇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科等更多领域,力求无锡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的医疗服务。

  “能够帮助患者以最小的创伤而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顾晓峰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既是一个高精密领先的手术操作系统,更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技术理念,这种医疗操作技术的革新不仅提升了医院的疑难病症诊治水平,更造福了更多病人,让病患从中受益,让肿瘤患者提高生存质量,让普通患者快速康复,“不为技术而技术,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