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今夏特色产品迭出,然而存在基地不足、业态单一、师资缺乏等问题

研学游发力,融合创新补短板

  跨省游开放已半个月,但旅游消费的强力反弹并没有到来。很多游客出于安全考虑处于观望中;另一方面,学子出游也受到限制,在此背景下,锡城不少景区、公园、文博场馆面向本地和周边旅行市场推出研学游特色产品,然而,存在基地不足、业态单一、师资缺乏等问题,无锡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推进全市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教育发展的协调监管体系。

  研学游仍处起步阶段

  暑期以来,惠山古镇开展的惠山泥人初体验、我是小小讲解员等研学游颇受欢迎。记者发现,今夏锡城研学旅行市场亮点颇多,如无锡影视基地的“三国水浒名著游”、无锡博物院的“行走系列研学游”、融创海世界的“夜宿夏令营”等。

  尽管市场潜力大,但业内人士认为,我市的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教育仍处起步阶段。市旅游业协会副会长刘和平表示,在后疫情时代的旅游业复苏振兴中,要把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教育作为“新业态、新空间”积极推进和拓展。他说,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无锡的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和业态单一,丰富的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特色优质课程的创新开发也不够,师资队伍与市场要求和质量要求不相适应。此外,由于体制、政策、经费等因素,导致推进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教育遇到“最后一公里”问题。

  校企合作让游学并举

  作为研学游的分支,博物馆游这两年势头颇猛,文物资源、课程开发、教研人员一应俱全,让博物馆的优势在文旅融合中得到彰显。然而,目前80%以上的研学活动都是借助景区实现的,传统的旅游景区服务模式难以适应研学游需要。

  “无锡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生态资源、红色教育资源以及诸多高新技术企业、美丽乡村、特色院校、科研机构等,完全可以开发出带有江南文化、太湖文化、吴地文化、工商文化、乡村文化和生态文化等特色的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教育产品和线路,为学校、家庭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式的服务。”无锡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虞伟民表示,如果还是用传统冬、夏令营的做法带学生出游,就难免只注重“游”而忽略了“学”。他提出,要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抓手,把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和学生学习相结合,与德育教育、春(秋)游、军训、综合实践活动等衔接起来。

  部分学校正尝试牵手景区、旅行社,开发研学产品。青山高中新疆班老师金铖面对新疆学生专门开设了《拾遗江南》选修课,每月一次带领大家走进无锡的公园景点、人文地标,探索江南文化。无锡城职院利用学校专业资源,和旅行社合作开发了具有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研学产品,采用“菜单”形式让游客选择。“学校本身拥有一支持证导游、领队和旅游志愿者队伍,接待服务专业化程度高,讲解生动活泼。”该校旅游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

  近日,拈花湾、影视基地、鼋头渚等25个单位被授予首批“无锡市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营地)”铜牌。随着一批营地的挂牌建设,无锡市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教育的“三年行动计划”也正式开始实施。

  按照计划,除了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管理规范、安全保障的营地,无锡还将推广一批具有特色、组织到位、成效显著的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教育示范学校,开发一批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教育优质课程,培养一支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教育指导师队伍,探索并建立一个高质量的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教育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

  刘和平介绍,研学基地必须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指导师负责组织研学活动,中小学也应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专门负责研学旅行。同时,文化旅游等部门也要协调景区、景点、场馆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实行门票优惠政策。

  “以往无锡旅行社的研学产品多为从沪宁两城采购,缺乏‘原创性’掣肘了本地研学游市场的发展。”万达国旅副总经理邓云岗说,如今“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无锡研学旅行市场在产品、服务和管理上均有了科学规范和标准,研学游必将得到大力发展。(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