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岁月如洗,大运河畔的老房子里,小火慢炖熬糖水,慢慢升腾的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行走在小三里桥一带,老房子上,一个个“拆”字写着它们的命运。好在五年前,无锡开展了历史建筑的普查与确定,并于近日挂牌了第一批,运河畔的一些老房子得以保留,改写了命运。
在无锡地方志专家郁有满的带领下,记者近日来到历史建筑普查对象之一——小三里桥志强路2号德仁堂。主人黄树鑫已等候多时了。地处拆迁地段,德仁堂如一座“孤岛”。老宅建于1938年,为一幢四开间两进一备弄建筑,由三里桥大成米行老板陈永儒所建。建筑平面为无锡特有的平行四边形,第一进为石库门,内有彩色玻璃弓型窗,第二进二层加高阁,一层厅堂二层卧室,外有廊,清水墙砖,方砖铺地,木质楼梯,保存完好。沿老宅外的备弄走到底,民国二十七年立的“黄、俞”两家界碑就嵌在墙角处,再次证明了老宅的年龄。
“这房子是我爷爷亲自设计的,都是用的85砖(比普通砖要薄,略小),一块块手工刨的,做工很好,这么多年没有开裂过。”74岁的黄树鑫指着墙壁有些激动。郁有满介绍,德仁堂为典型的民国中西合璧小洋房风格建筑,是三里桥米市的历史见证。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普查人员也认为,这是三里桥、接官亭弄一带为数不多保存至今又有历史价值和建筑特色的老建筑了。老房子得以保存至今,离不开黄树鑫一家的坚守,他还在宅子门口加装了监控。而今,德仁堂成了“老北塘”们日常聚会的地点。
从德仁堂出来,没走多远,郁有满又带记者来到了信德桥1号。这处老宅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房屋称为徐汇园,户主姓徐,清末年间在运河边开造船厂。老宅四开间三进深,木板门楼,雕花门楣,木刻门板,做工精致,是典型的江南民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作为民办信德桥小学使用。郁有满介绍,这是杨、蒋、尤、徐、邵无锡五姓造船业剩下的唯一地块,目前面临拆迁。徐氏所造西漳船闻名于世,而今,省造船厂退休职工、70岁的徐仪康仍住在这座祖宅里。老徐说,过去这里门前河浜纵横,围墙外有2000平方米的造船厂。郁有满建议在此处设一造船业纪念地。(张月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