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发布厅 专题

建言社会治理现代化 助力夯实“无锡之治”基石

——市政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专题协商会侧记

  2020年8月6日,市政协专题协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物业纠纷频发,如何化解?“夜经济”下的“夜污染”治理,如何优化?基层安监短板凸显,安全生产如何保障?……近日,市政协组织8名市、区政协委员,与市各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针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开展专题民主协商,共同为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无锡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建言出力。

  ■加强住宅和社区治理

  在“最后一公里”服务好群众

  “虽然我市首批通过‘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验收,但目前社区治理仍然存在合力不强、责权不配、能力不足等现象。”市政协委员孙明首先发言,就直面问题。

  夯实社区治理基础,对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孙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就是要加强党建引领,提升社工队伍工作能力,持续推动社区减负增效,强化“三社”(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联动。“当前亟待破解‘超大型’社区难题,推动新建社区按照2000-3000户规模设置。”孙明说。

  市政协委员刘见则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房地产领域的矛盾纠纷。“加强源头管控是关键,”刘见建议,要建立房屋建造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探索质量保险机制,引入商业主体实现对项目的质量管控与信用管理。”

  市政协委员王兴栽经营着一家物业管理公司。“解决物业矛盾纠纷要坚持‘调解优先、诉讼断后’,”他建议,“房屋开发建设中的遗留问题应由开发商的相应机构负责,不能将遗留问题转嫁给物业服务企业。”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夯实社会善治基础

  今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基层公共卫生治理存在短板,市政协委员汤忠元专门进行了调研,发现目前存在传染疾病监测系统失灵、疾病预防控制力量较弱、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偏少、政策法律支撑力度不够、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欠缺等问题。为此,他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改革步伐,统筹人才资源配置,提高法治保障水平,创新卫生物资储备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作为基层安监工作者,市政协委员诸育新认为当前安全生产压力主要集中在基层安监人员身上,还没有真正把压力传导到企业这一安全生产主体上,“老板赚票子、安监人员掉帽子”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他建议要进一步压紧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督促落实各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完善安全生产奖惩机制,推进基层安监规范化建设。“要让基层安监工作有人做、愿意做、能做好。”诸育新呼吁。

  当前,“夜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基层城管人员压力倍增。“在今后一个较长发展阶段,以‘夜食’为主体的夜市将是无锡夜经济的主体,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夜污染’。”市政协委员周炜建议在夜市的政策引导上要有新突破、服务保障上要有新措施、执法监督上要有新路径。“城市治理既有动态的描摹,亦需静态的刻画。”周炜憧憬道。

  ■凝聚各方合力

  推动共治共享

  市政协委员余小鹰是信访部门工作人员,她认为当前矛盾纠纷产生的一个原因主要是人民群众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对权益保障、公共服务、公平公正、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党和政府解决诉求的期待更加强烈。她建议要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方向,发挥联动机制优势,调动部门专业力量,夯实信访基层基础,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共建和谐幸福家园。

  刘华是梁溪区政协委员,他建议要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建好用好“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通过“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制度化实践,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效能,从而凝聚最大共识,把社会治理共建共享的同心圆画得更大。(马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