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涵养正道,创优发展

  □邹晓东

  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创办于1908年,前身为养正学堂,国学大师钱穆曾于1919年至1922年在此担任校长,教国文。近年来,学校以“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为目标,深入挖掘、继承创新“养正”校训文化内涵,以养正文化为引领,走上了一条创优发展之路。

  ●系统构建,创优学校文化

  学校通过梳理校史,重新对“养正”校训文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和解读,形成了“养浩然正气,育品正学生”新发展理念,从价值取向、理念识别、育人目标、环境制度等方面系统构建了学校文化体系,并将文化建设贯穿于学校整体发展的方方面面。学校推行《养正教师手册》《“养正学生”奖章成长卡》等激励举措,致力于建设一支“完善自身品行,做一个正气、正直、正义”的教师,培养“品行正、心灵纯、有理想”的学生;通过设计布置体现“养正”内涵的各类文化标识和“四区三廊两室”等物型文化载体的建设,营建“环境幽雅、师风纯朴、校园和谐”的育人氛围。尤其是校园内国学大师钱穆的塑像,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其人其品,高山流水,景行行止,赋予了养正文化浩然正气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课程开发,创优特色打造

  学校以省级研究课题《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与研究》的实施为抓手,结合地处吴文化发源地、高新技术产业区区位优势及学校传统优势资源等,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特色化”“社团课程走班化”“活动课程主题化”思路,精心设计,整体构建“养正课程”体系。

  由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刻纸”兴趣小组项目开发形成的“刻纸”校本课程,孩子们在精雕细刻中,以刀代笔,阴刻阳刻,展示着灵巧的才智与审美的意趣,书写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吴地地域文化的样貌。而“创客机器人”“校园啦啦操”等社团课程,孩子们用创意、智慧、健美、时尚和活力,演绎着新时代儿童积极向上的形象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张力。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中国儿童阅读优化基地、全国推广啦啦操先进学校等荣誉的获得,让学校“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两翼齐飞”的办学特色逐渐彰显。

  ●德育实践,创优素养提升

  学校秉承“养正”校训,实施全员德育,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品格养成,一月一主题,周周有重点,形式多样,形成系列。学校通过开发“四季养正”德育课程,开展“养正少年”争章活动,采用全过程发展性评价,切实落实“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好学善思、实践创新”好少年培育目标。春暖花开,孩子们或穿梭于安利植物研究中心鉴别植物,或在与当地签约的新农场俯身劳作,或参与自主设计的“1米农场”的种植研究,将新时代的劳动实践教育和养正德育实施紧密相连,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同时也锤炼其品格。秋高气爽时,鸿山遗址博物馆、怀海义庄等鲜明体现吴地文化意蕴的实践场所,后小的“吴地小导游”身佩绶带,娓娓而谈,讲吴地名人轶事,扬乡土先贤文化。

  ●孵化激励,创优教干培养

  梅贻琦先生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这样,小学也如此。后宅中心小学认为学校的创优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德高、业精、能强、绩优”的骨干教师。学校从制度约束、机制激励和孵化培育等几方面致力于优秀骨干教师的梯队培养。一是在评聘、考核中讲师德师能作为重要指标,向优秀骨干倾斜。二是编制实施《养正教师手册》,定期开展“养正育人奖”和“十佳养正育人好教师”评比,激励每一位教师都能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唱好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好声音。三是搭建孵化培育平台,为教师成长建舞台、搭梯子。“养正读书会”以书香涵养教师发展的底气,“养正讲坛”以对话催生教师发展的勇气,“养正骨干教师孵化室”以研修磨砺教师发展的志气,后小紧紧依托这三个功能化孵化平台,通过内培外引,示范指导,多措并举,在近几年形成优秀骨干教师“井喷式”成长现象,近20多名青年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崭露头角,快速发展成为区级骨干教师。

  (作者系新吴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