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通南北,繁华道古今;运河流千年,碧水向未来。2500岁的大运河,究竟多有魅力?前不久落幕的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超两亿多观众线上线下围观参与足以说明。在时代发展大命题、国家战略大格局下,大运河这一蓄积了千年文化势能的超级IP,应如何打造,才能上承古文明、下接烟火气,让民众可触可感可融,链接我们每个人的美好生活?这也是本届运博会试图追寻的答案。
“运河+”文旅消费期盼新场景新业态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与要求应贯穿于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统筹城乡发展、居民休闲和游客分享,让运河丝毫没有违和感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运博会期间,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特别强调要用大众听得懂的语言和易接受的方式展陈大众感兴趣的内容。华侨城旅游投资管理集团董事、总裁张树民也说,以旅彰文,意味着文化要能旅游,以实现传播;以文塑旅,意味着旅游要有文化,才能更优质,两者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能激发出更多活力。
让大运河畔的文旅体验更有品质、更富韵味,其中的重要载体就是大运河IP的开发运营。本届运博会不止于静态展示,更多的是动态呈现新业态和新场景。通过场景经济的多元叙事,把千百年来留存的人们的喜怒哀乐,融入流淌千年的运河故事。
在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上,无锡馆的展线就是按照“河畔一日”的设计概念徐徐展开。清晨,在惠山的烟火气里,开启“运河十二时辰”;晌午,到东林书院浸润书香;入夜,赶一场太湖秀,重温西施与范蠡的爱情故事。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大运河IP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全面调动着游客看、听、闻、尝等多种感官刺激。不仅仅是无锡的“今夜‘梁’宵”,还有苏州“缘起江南·走运平望”“声入姑苏·平江”、南通“悦唐闸·夜古镇”等都展示了文旅融合的业态创新实践。
过去的千百年中,运河繁荣了沿线城镇,养育了两岸百姓,今天它将转化为巨大的“运河+”文旅消费平台,带来更多美好的生活体验。
沿线城市要合力讲好“大运河故事”
第二届运博会上发布的《2019江苏大运河文旅消费白皮书及2020趋势报告》显示,2019年,大运河旅游带沿线的15个景区共接待游客达5670.6万人次,大运河文化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可游客们却觉得,沿线城市和项目大多习惯于景观重复,难以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城市也叫“运河之都”,那个城市也叫“运河故里”,到底谁对?“我看不必过于纠结谁是运河之心,谁是重要节点,而是要在文化遗产如何融入所在城乡的居民生活上多下功夫。只要市民认可、游客满意,各地在运河文化中的地位自然也就树立起来了。”戴斌说。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告诉记者,这次到无锡来,虽然匆匆忙忙,但是感受到了江苏在努力整合大运河江苏段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
“大运河是一个超级IP,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和开发,一定要形成合力。”向勇认为,作为一个国家视野上的文化带,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它的文化意义、共享的价值资源还需要提炼,而不是局限在各自的区域范围内,强调某一段独特的地理风貌、小镇风情、历史故事。南京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靳诚也认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需要通力协作,建立一体化、相互支撑、有沟通机制的保护措施。
本届运博会上,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大运河沿线城市文旅产业将迎来深度的互动、共振和协作。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怎样以新的方式打破区域间界限,形成一条真正的文化发展带、文旅消费带,让人拭目以待。“希望在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城市的共同努力下,我的小康旅游运河梦,能早日成为纵贯南北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戴斌憧憬着。
数字科技更新大运河IP“打开方式”
手机扫一扫,看来往船只在古地图上穿梭;手机扫一扫,就可以通过AR与昆曲演员“隔空”同台表演《牡丹亭》;手机扫一扫,就能“变”出一桌锡帮菜;手指轻点,就可以在电子触摸展示柜上阅读1400万字的巨著《中国运河志》……运博会上,“全息5G大运河”馆凭借众多高科技,圈粉无数。“通过这些身临其境的体验,我对大运河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参观者们异口同声。
亮点纷呈的新兴技术,正助力大运河IP驶上“数字快车道”。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研究院院长王晓刚就特别关注现代科技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价值。比如运河古建筑通过5G或者大数据恢复当年的场景;大运河沿线的导航,串联起沿途景点并进行个性化推送;用技术手段让沿线文物活起来、动起来等。他认为,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大势下,应充分运用好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基建”,为大运河这样具备历史人文经济综合价值的大IP赋能。
在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朱承铭看来,要用活大运河这个超级大IP,就得用年轻化的思维和表述方式,不断吸引年轻群体的参与感、分享感。“科技发展让线上和线下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开发大运河IP必须抓住这个趋势。”他说,这种融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线上认知,线下体验,现在年轻人喜欢自由行、深度游,一些旅行vlog和纪录片会刺激他们的出游欲。二是线上发起,线下参与,通过举办短视频大赛等活动,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相关创作,促进大运河文旅发展。三是线上IP,线下融合,如B站在动画、游戏方面拥有很多IP,可以考虑让这些IP融入文旅项目,在运河沿线城市落地,为大运河文化增添魅力。
在传统社会,大运河的核心是物流和客流,未来的核心则是信息流、数据流,它们打通之后,运河IP才能成为一河活水、一河春水。(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