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探索

新发展格局下无锡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探索

  □ 蒋佳林

  随着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和优势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规模优势正在显现。无锡作为“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典型城市,应审时度势,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加快推进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提升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彰显日韩板块品牌效应,提升城市和现代产业能级,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使无锡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彰显民营经济和日韩板块品牌效应

  无锡是我国乡镇企业发源地和民营经济发展高地,2019年有20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数列全国第三位。无锡民营经济起步于工业化初期,凭借“四千四万”精神,借助“星期天工程师”,为国内城乡居民生产价廉物美的消费品,为国有企业进行零部件加工,补齐了国内经济大循环缺口。“日资高地”“韩资板块”是无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地标性特色。到2019年底,日资企业在锡投资总额超过150亿美元。韩国前五大企业集团在无锡均有大型产业项目投资,无锡已成为韩国企业拓展中国乃至世界市场的重要前沿基地。东北亚地区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板块,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24%,对外贸易量占全球比重超过21%。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国131家、日本53家、韩国16家,三国上榜总数占全球40%以上。推动无锡与日韩在新兴产业领域深度合作,不仅可以提升无锡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而且可以进一步畅通东北亚地区新兴产业链循环,增强东北亚地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动力。

  补齐产业集群和城市环境功能短板

  长三角区域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占全国1/2和1/3,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国际竞争力较强。这些都是无锡与长三角区域高度吻合的优势产业集群,是无锡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增强创新策源能力的重点领域。设计是集成电路产业附加值最高环节,但目前无锡设计环节产出仅占整个产业的11%。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增速放缓、城市交通拥挤加剧,智能网联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无锡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在车联网城市级规模应用、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车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由于城市能级有限、专业人才不足、龙头企业不强等原因,目前还存在着产业孵化体系尚未形成、重大关键领域需要突破、标准体系建设有待强化、跨领域协同还需加强、商业模式亟待创新等诸多短板,需要通过有效路径、采取针对性措施补齐这些短板。

  增强创新平台和数字经济发展能级

  数字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新引擎,主要经济体制高点争夺正趋白热化。无锡应进一步深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聚力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积极抢抓国家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的机遇,充分发挥全国首批云计算创新服务试点城市优势,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主动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太湖实验室、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创新中心、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应用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为增强原始创新、基础创新和区域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大力培育数字经济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领军城市。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和引领作用,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驱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

  提升区位优势和总部经济发展环境

  发挥无锡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制造门类齐全、科创资源丰富、自然禀赋好、营商环境优、市场开放程度高等优势,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与无锡发展战略定位相匹配、具备高成长性、强辐射带动、高溢出能力的总部企业。按照现有企业内外资性质、产业行业类别、发展现状、销售模式、研发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精准综合运用财税、产业、金融、土地、人才、贸易等政策,打好政策运用激励的“组合拳”,加快推进制造企业总部化。鼓励综合实力强、品牌影响显著的本土总部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形成一批市场前景广阔、规模效益明显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旗舰型总部企业。鼓励内资企业加大战略并购力度,不断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培育形成一批资源全球化、经营国际化、市场网络化的跨国总部企业。充分发挥无锡区位优势,抢抓国内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积极对接上海进口商品博览会资源,着力打造长三角优质商品服务供给基地。

  构建多元联动和枢纽经济集聚高地

  枢纽经济作为城市要素集聚竞争的最重要抓手,是城市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最重要路径,不仅可以加速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的汇聚,而且通过对流入的要素开展各种服务,使新服务业态快速成长,形成现代服务业规模化,降低传统产业改造成本,使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供给更加匹配,使城市经济规模、产业层次、城市形态和能级产生跃升。无锡应以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建设,提升空铁水陆枢纽联动互撑能力,拓宽无锡与资源富集地区联系通道,提升无锡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造长三角区内外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加快枢纽、产业、城市、环境融合发展,打响“无难事、悉心办”最优营商环境城市品牌,加快国际化街区、学校、医院建设和高端人才集聚,有效化解“智力资源和高端需求市场”两头在外的瓶颈制约。(作者系无锡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