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发布厅 健康专刊

江原特色临床科研成果 让甲状腺肿瘤诊治更精准

  “本以为只是甲状腺结节有点大,没想到真跟邬院长担心的一样,是个恶性肿瘤!幸好听了医生们的建议,给孩子及时做了手术!”近日,13岁的可儿(化名)顺利做完了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她的爸爸妈妈终于放松了紧张许久的神经。可儿罹患的是一种细胞学无法明确诊断的TR3类(美国放射学院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评分标准ACR-TIRADS)甲状腺结节,江苏省江原医院副院长、无锡市甲状腺病研究所所长、超声科主任邬宏恂长期关注这些处于术前诊断“灰色地带”的特殊结节,自2018年初以来,他和团队回顾了医院23例经手术确诊的“细胞学无法确诊”的TR3类结节,研究发现,这类结节的总体恶性风险为21.7%,其中细胞学亚分类为“滤泡性肿瘤”和“嗜酸细胞肿瘤”的TR3类结节恶性风险高达26.3%,远高于以往文献报道的数据(1.1-9.1%)。这一研究结果也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关注,被2020年欧洲放射学会年会(ECR2020)录用为壁报交流。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科研“底气”,同时考虑到患者年龄小、首次治疗预后影响大,邬宏恂和外科医生以指南为准则,根据可儿的病情制定了更周全的手术方案,也才有了文章开头由忧转安的一幕。

  毫无疑问,医学充满难点与挑战,而难点正是医学精进的靶点。就甲状腺外科手术的难点之一——甲状旁腺的保护而言,若操作不当造成甲状旁腺损伤,则会发生低钙抽搐现象,严重者可致术后患者死亡。该院外科副主任医师邹贤就致力于对甲状旁腺术中保护的临床研究。他对比研究了不同的甲状腺手术方式的差异化影响,提出了甲状旁腺回流静脉对甲状旁腺功能也有影响的新观点,同时还受到颈部淋巴结穿刺临床应用的启发,与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一起,研制出了甲状旁腺术中快速鉴定系统,改变了以往仅靠外科医生的经验,肉眼辨识甲状旁腺而带来的手术损伤不确定性高的情况,同时将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时间从30分钟缩减至5分钟,哪怕是快速识别少见的腺内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大多位于甲状腺的被膜内,但有少数深埋于甲状腺实质中,是术中识别的高难点)也不在话下,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大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患者的身心痛苦。该快速鉴定系统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正在进行产品注册申报,已经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多家大型综合医院完成了临床试验,产品效果得到认可肯定。

  甲状腺肿瘤的精准诊疗需要多学科的相互配合、齐头并进。在无锡市卫生健康“三名”战略下,江苏省江原医院开展了多学科协同的临床科研工作,整体提高甲状腺肿瘤的精准诊疗水平。而手术病理报告的诊断准确率则见证了江原医院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病理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因此,按照规定,术中冷冻切片的病理报告诊断准确率要求在98%以上。而将术中冰冻切片的诊断准确率提升到99%甚至更高,是江原医院几代病理科主任的孜孜追求,现在,接力棒传到了朱云的手中。她和前辈一起,对原有的病理诊断体系进行了流程优化创新,从形态学角度对良恶难定的细胞学样本进行亚分层,把原有的6层诊断系统细化为8层,另外结合超声ACR-TIRADS分级和BRAFV600E单基因检测对细胞学样本再次进行分层风险分析。经过“层层筛选”,提供给医生和患者的病理诊断才能经得起考验。朱云和同事们进行了3000多例的大样本研究后证实:穿刺样本病理结果为可疑恶性和恶性的患者群体中,他们的术中冷冻切片病理结果确诊为可疑恶性和恶性的共有98.84%,特别是恶性结节的确诊比例高达99.5%。朱云说:“这些数据意味着,我们江原医院通过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超声分级及基因检测,已经可以做到在术前精准有效地筛选出恶性病例,让恶性肿瘤患者尽早得到治疗、让良性结节患者免于诊断性手术。”

  (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