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工作日高峰时段驾车1小时要等23分钟,拥堵有加重趋势——

“最畅通惬意之城”如何回归?

  高德地图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发布的《2019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无锡“交通健康指数”在汽车保有量“超200万辆以上,300万辆以下”的城市中位列第一,但同时也位列“拥堵加重城市”第8名,相比无锡曾凭借“24小时不堵车”获得过“最畅通惬意之城”的称号来说,“拥堵加重城市”是否意味着市民出行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会更长?拥堵现象如何缓解?怎样才能回归“最畅通惬意之城”?昨天,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30个“中”级城市

  无锡最“健康”

  “交通健康指数越高说明离理想值越近,城市运行相对越健康。”交警交通指挥中心民警金晓冬说,交通健康指数包含路网行程延时指数、路网高峰拥堵路段里程比、路网高延时运行时间占比等九项数据指标,能准确反映城市的真实交通运行状况。不过,由于城市间交通发展规模的差异性,为此,《报告》将全国50个主要城市划分到“超高”“高”和“中”三个可比区间,分别是汽车保有量400万辆以上、300万辆至400万辆、200万辆至300万辆的城市,其中汽车保有量200万辆至300万辆的城市有30个。

  记者从市车管所了解到,近几年,我市机动车数量一直以30%的速度递增。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份,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30多万辆,位于可比区的“中”区间。高德交通大数据显示,无锡在这些城市中“交通健康指数”排在健康榜榜首,达68.70%,这说明我市有多项指标接近交通运行的理想值,交通综合运行状况相对健康。

  早晚高峰最容易堵车

  周末出行也时常要等

  我市城市交通运行相对健康,但同时也位列“拥堵加重城市”第8名。据高德地图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1月拥堵最严重,高峰拥堵延时指数1.63,其中,11月18日是该月最拥堵的一天,高峰拥堵延时指数达1.87,属中度拥堵状态。在工作日的高峰时段驾车出行,市民有38%的时间浪费在堵车上,即每驾车出行1小时,就会拥堵23分钟。堵车不仅发生在工作日,周末每1小时出行也有16分钟的堵车时间。

  在市民印象中,一天中早晚高峰时段是易堵车的。高德地图显示,2019年,每天晚上5时是一天中最拥堵时段,拥堵延时指数约1.80。另外,梁溪区和锡山区是城市最拥堵区域,其中锡山区在工作日高峰出行时间是畅通状态下的1.74倍,平均时速27.12公里,最拥堵路段则是北环路由东向西方向,在12月份有30天一直处于拥堵状态中。

  布局快速化体系

  畅通“城市血管”

  城市交通路网,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蠡湖大桥上,虽然来往车流量密集,但在双向六车道上的驾车体验很顺畅。“蠡湖大桥是通过蠡湖的主要通道与唯一桥梁。自从南北向主线贯通后,通行转换便捷性较高。”交警秩序大队民警朱晓阳说,但这条大道也将片区路网内其他道路上的通行车辆“导流”至蠡湖快速路,反而导致形成堵点。为此,交警部门今年对蠡湖大桥进行交通秩序优化,提升了蠡湖大桥的通行效率,使南北向主线“动脉”更畅通。

  这虽是局部之堵,却折射全市“拥堵”之困。那么,“最畅通惬意之城”如何回归?“解决城市交通畅通问题,必须加快推进智能交通一体化建设。”交警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无锡城区道路改造优化速度正在提速,串联无锡主城区、惠山新城,并可直接连接江阴的凤翔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将有效解决城北片区市民出行拥堵问题。高浪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可以缓解高浪路的交通拥堵,也可以分担南内环快速路的交通压力。

  此外,目前正在施工的通沙路新建工程,为进出老城区增加了一条新通道。同时,即将开工的菱湖大道延伸工程将打通部分已有连接火车站附近兴源南路的“断头路”,为新老城区潮汐交通再添一条交通主干道。在北起观山路南至干城路,连接新吴区和经开区的“牵手路”华谊路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并将于年内实现通车,届时将实现与环太湖高速的快速衔接。

  与此同时,交通智能一体化计划已纳入市政府三年行动计划目录,并计划今年完成江阴、宜兴和新吴三地智能交通设施的一体化建设。(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