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作息规律
■ 生活有规律 健康有保证
【案例】
早晨6点半左右,妈妈照例叫阳阳起床,阳阳也照例翻个身嘟囔:“妈妈,我再睡一会儿。”几番哄、骂之后,阳阳才磨磨蹭蹭地爬起床,稀里糊涂地洗漱一番,匆匆忙忙吃两口早饭,就往学校冲去。
下午放学回家,阳阳先搜罗零食,打开电视看动画片,不急于写作业,因为他知道爸妈下班后就没有玩的时间了,只能不停地写、写、写。吃晚饭时,阳阳已经不饿了,吃了几口饭,开始慢慢腾腾地写作业。写的过程中,一会儿去喝口水,一会儿又瞄一眼电视,或者在厕所待上一会儿。每天的作业都挨到犯困,作业效率极低不说,还影响睡眠时间。
【案例分析】
在家长的哄、骂声中,孩子新的一天开始了,想必这位妈妈的心情也不会灿烂。早上母子的一番斗争耗费了不少精力,阳阳的早餐时间没有得到充分保证,上午九十点钟就会饥肠辘辘,影响上课效率。
家长忽略了孩子作息规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学后,阳阳不会自主安排时间,一直玩到吃晚饭,饭后没有休息间隔就做作业。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插进许多无关活动,拖长作业时间,不能按时上床。
睡觉晚,起不来,睡眠时间不足。早饭吃不饱,零食却不少吃,晚饭不想吃,导致营养不良和消化系统疾病。如此恶性循环,全身的免疫力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孩子的身心健康怎能得到保证?更别说学习效率和生活快乐了。
【应对方略】
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作息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是按时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
教育孩子珍惜时间
1.植入时间观念
具有时间观念和管理时间的能力,孩子将终身受益。家长要告诉孩子,人的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算一算人的一生有多少天?多少小时?其中,学习阶段多少天?工作时期多少天?想一想属于我们的时间,是多还是少?时间是有限的,逝去回不来,所以要珍惜时间、抓紧时间、管理时间。
2.制定作息时间表
亲子一起,根据学校的时刻表安排家庭作息时间,详细列出从早到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商定完成每个任务需要的时间,如:早起穿衣3分钟、刷牙2分钟、洗脸2分钟,几点几分出门去学校等。
初入小学的孩子放学回家后,还不会分配时间、自主学习,不是玩得忘了做作业,就是拖到晚饭后或睡觉前才匆忙赶做。作息表要明确规定放学回家后的活动顺序:先用多少时间洗手、喝水、适当吃些点心水果、上厕所,几点几分开始做作业,多少时间休息一次。几点吃晚饭,饭后休息多久开始学习,除了完成作业,还要安排复习、预习、检查和整理知识的时间。
把作息表贴在孩子书桌前的墙上,让他自觉遵照执行,家长和孩子都不能随便打乱规定的作息时间。如果规定孩子晚上8点半或9点睡觉,但因有好看的电视节目或其他事情,爸爸就同意孩子晚睡,结果打乱了他的条件反射,淡化了孩子的规则意识。
3.多种方式督促
制定作息习惯考核表格。家长和孩子讨论奖惩措施,得了多少分数(或笑脸、红星等)给以孩子向往的奖励,例如看电视、买玩具、骑自行车、小额钱币;几次违反作息时间(晚睡迟起、贪玩忘做作业等)要受惩罚,扣除分数或是取消孩子想做的事情,如一周禁止看电视、取消一次外出游玩等。家长经常检查。执行得好,及时表扬;没有执行或违反规定,督促“整改”;出现反复,不必急躁,继续坚持。
孩子早晨不肯起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音乐唤醒法、身体触碰法等;孩子不肯早睡,采用故事诱导、音乐催眠、好言相劝等。切不可吼叫、打骂,这种恶性的强刺激伤害孩子身心。
保证充足的睡眠
7—12岁的儿童,睡眠时间必须保证9—11小时。由于晚上9点后为淋巴系统排毒时间,所以儿童须在此之前入睡,最佳睡眠时间是晚上9点到早晨7点。当然,双休日或节假日可以适当晚些。
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睡眠生物钟的建立,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家长无论晚上有什么应酬,不管夜间娱乐活动多么精彩,都要将孩子的睡眠之事放在首位,让他每天都能按时保质入睡,不随意改变上床时间。睡眠时间充足了,早晨起床也会变得轻松很多。有的家长很晚回家,还要和孩子亲热一会儿,结果惊扰了孩子的睡眠,打乱了他的生物钟。
规律的睡眠习惯是健康的基础。亲子商定一些睡前准备工作,建立固定的程序,确定并把它们固定下来,比如:洗澡、换睡衣、刷牙、整理床铺,和父母亲互道晚安等,让孩子有规律可循。一般在睡前半小时,家长开始带领孩子按固定不变的顺序,平心静气地将这些事情一件件完成。这些固定程序形成的睡前模式,是对孩子最好的心理暗示,让他知道“该睡觉了”;无须劝解或催促,孩子就会自己上床,而且会有成就感,觉得自己长大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用大人说。
周围安静、心情平静才容易入眠。孩子完成作业后,稍事休息,“忘记”功课;家中保持安静,不做剧烈活动,不看刺激强烈的影视。睡前除了关灯、拉窗帘之外,家长要以身作则,保持环境的宁静,不要与小孩笑闹嬉戏,使其神经亢奋。不妨在儿童房外坐着,静静地看一会儿书;或是在熄了灯的房间里陪孩子坐一会儿,但不要说话。如果家长要求孩子安静躺好不说话,自己却大声谈笑、走来走去或是看电视、玩游戏,孩子就被吸引,并感到不公平。通常他们会哭闹,或是想办法钻个空子和家长再一起玩一会儿。
某种动作训练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久,习惯养成越牢固。孩子良好生活规律的养成,离不开父母有心地、不懈地培养。
(本文摘自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教育关键词小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