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秋,PM2.5取代臭氧,成为锡城大气管控的重点。昨天,我市出台“史上最严”大气污染防治“36计”,借鉴南京等地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因地制宜拿出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机动车尾气等6个方面的36条“最严”对策,力争今年全市空气臭氧超标天数同比减少9天以上,全年PM2.5浓度达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比率达77.8%,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严标准 涉VOCs产业园区排放浓度再降10%
“刚更换了废气处理设备里的活性炭吸附材料,现在我们又在废气处置时增加氨气,用来降低氮氧化物浓度。”滨湖区一家包装印刷企业负责人直言,今年企业投入环保设备上千万元,仅达标排放还不够,还要尽可能减少大气污染。
企业主自主萌发的环保意识难能可贵。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介绍,今年夏季大气污染防治“36计”首次明确,涉VOCs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排放的VOCs浓度,在现有国标排放的基础上再降低10%。
如此严格的减排标准适用在哪些产业和园区?新规明确,锡山区鹅湖镇包装印刷,新吴区电子信息,江阴市、惠山区纺织印染,宜兴市电缆,惠山区、锡山区汽车、电动车等产业集群实施这一新标准。江阴临港化工园区、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等园区将按新标准重点管理。
严管控 每天10时至18时错时生产减污染
21日下午,记者来到锡山区一家化工企业,车间里静悄悄的。“这几天,我们都是下午6时以后再开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VOCs和高温光照产生光化学反应,就会生成臭氧污染,因此企业按照要求进行错时生产,将生产调整到晚上,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臭氧产生。
错时生产是“36计”的一大亮点。按照新规,全市VOCs年排放量在10吨以上的重点管理企业,9月期间原则上不安排涉VOCs作业。每天10时至18时,全市重点区域内加油站装卸油、工业喷涂等实施错时作业;大中型装修、外立面改造、道路画线作业、道路沥青铺设等工程中涉及喷涂、油漆等有VOCs排放工序的暂停作业;全市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家具制造、包装印刷等产业原则上不安排VOCs排放作业。
严措施 130条重点道路每日喷洒作业50次以上
下午2时至3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臭氧浓度上升快,且易产生扬尘。在鸿桥路,一辆洒水车正在喷洒地面,抑尘降温,给路过的行人带来丝丝凉意。
“车过无扬尘、路牙无积尘、道路见本色,以克论净是我市道路保洁的标准。”市污染防治攻坚办相关人士介绍,重点区域道路积尘、积泥、杂物量应低于1克/平方米。“36计”规定,我市环卫工人每天在约130条重点道路上洒水、抑尘、湿扫作业50次以上。其中,白天,洒水车、抑尘车在重点区域范围内,平均每小时作业3次,湿扫车每天作业不少于3次。
降尘如果不达标,新规首次明确了问责办法。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说,月度降尘未达标的板块,将限批夜间施工和渣土车运输,停止夜间施工审批许可一个月。
(马雪梅、见习记者 雷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