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保健周刊

梁溪区8个月2000多人进行集中医学观察

“幕后”英雄这样为他们服务

  □本报记者 逯恒贞

  日前,张文宏在上海交通大学再度发声,预测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中国仍然面临输入风险。眼下常态化疫情防控在持续,“早隔离、早发现”成为关键一环,这离不开集中医学观察的规范开展。疫情发生以来,在无锡,有一群人一直奋战在集中医学观察点一线,默默守护。以梁溪区为例,自1月24日建立全市首个集中医学观察点后,陆续建立了10个医学观察场所,目前保留了3个。8个月来,区级集中医学观察2000多人。数字背后,发生了太多故事,还有人们不知道的“酸甜苦辣”。

  孕妇身体不适,紧急联系医院送医就诊

  从今年2月1日起,梁溪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杜明轩就开始担任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负责人,目前他已经在一线坚守了近8个月。从最初千头万绪到后来井井有条,他可谓身经百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就在上周,一位在观察点隔离的入境人员突发状况,给他和同事带来考验。这是一位从菲律宾乘机来到无锡的孕妇张女士(化姓),尽管已怀孕3个多月,由于疫情原因,她在菲律宾时不敢去医院,从没做过产检。在观察点上,医护人员一直关注着她的身体状况,“一天,她突然感觉有些腹痛,这让大家紧张起来。”杜明轩说,“我们立即通过区妇幼保健计生中心等部门紧急联系医疗机构,考虑到她没有任何就医记录,又处于隔离期,最终与市妇幼保健院沟通好了就诊事宜。”点对点运送,妇幼开辟独立产检区域,相关检查做下来,她身体无碍,只需口服孕酮就可以。细心的工作人员还留了妇幼专家的电话,以便有问题随时咨询。

  回到观察点后,除了正常测温等工作,驻守的医护人员每天询问她感觉如何,为她测量血压,密切关注着她的身体状况。“真的很感谢!”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张女士一切正常,解除观察后,她表达了自己的感激。

  外籍人士“高要求”,用尽职尽责换来对方理解

  在观察点上,一些观察对象由于对隔离政策不了解,常常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满意、不理解甚至刁难。几个月前,一位经常来无锡做生意的新加坡籍人士李先生(化姓),从上海入境转运到无锡后,就对隔离提出了疑问。负责观察点协调工作的梁溪区卫健委基层卫生和药政管理科副科长钱妤介绍,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针对入境人员的政策也会调整。与李先生沟通后,钱妤发现,他在来无锡前了解到入境后不用集中隔离,但就在他乘机到达后,正好政策变了措施升级,需要集中隔离。“这让他心理上有了落差,一度对医学观察十分抵触。”

  要求换房间、寄快递,像这样的要求,工作人员都可以根据情况解决。但李先生有一个习惯,就是要每天饮酒,这让大家犯了难。“医学观察期间,酒精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钱妤说,而且他的血压偏高,医护人员不建议饮酒。但是,李先生坚持要求饮酒,并说已经习惯了,不喝反而身体不适应。多次沟通后,工作人员帮他将酒保管,在合理范围内每天提供定量的酒。在测温的同时,医护人员每天还为他监测血压。“渐渐地,李先生好像被工作人员的尽职尽责感化了。”钱妤说,医护人员建议他服一些降压药,他也从拒绝转为接受,解除隔离时,他血压控制稳定,并且对服务“超满意”。

  小伙子“近乡情更怯”,搭起沟通桥梁解开父子矛盾

  “在一个场所待满14天,确实是难熬的。”杜明轩说,除了规范各个流程,“人性化”也是观察点工作人员尽力做到的一点。空间被隔离了,线上的交流是自由的。“每当接到一批观察对象,我们都会成立一个‘爱心大家庭’群,每天分享美文、音乐、微课、趣味小游戏,还通过视频带大家做健身操。”观察点还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随时为大家提供咨询服务。

  广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朱怡强是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负责人,不久前,他在与观察对象小吴(化姓)交流中发现,小伙子一直有个“心结”。原来,来自山东的小吴此前与家里闹矛盾,负气和同村人一起到菲律宾打工,结果没赚到多少钱,此次回国还把钱都搭在了机票上。小吴想向父亲求助,却放不下面子,父子关系紧张。得知这种情况,朱怡强主动联系上小吴的父亲,作为中间人,既向他说了小吴的状况和想法,又将父亲想要说的传递给小吴。其实,父子俩只是缺乏沟通,谁都不愿主动迈出这一步,在朱怡强的沟通下,他们互相了解到对方的心思,矛盾缓和了。小吴的心结打开了,他的父亲也说等解除隔离后就接儿子回家。

  集中医学观察工作,没那么简单

  观察期间的工作看似琐碎,但哪一样都不能马虎。除了医学观察、心理疏导、生活服务、安全保卫、消毒杀菌等常规工作外,面对不同人情况各异的要求,他们都要及时沟通,在合理范围内解决。

  “集中医学观察场所是‘要求最高、风险最大、管理最严’的医学场所,具体需要做到‘四化’。”梁溪区卫健委副主任谢波介绍,一是工作流程标准化,制定《梁溪区非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场所设置指引》,对医学观察对象、转运流程、观察内容、解除标准等进行明确和细化;二是场所设置规范化,医学观察场所有2-3名医护人员24小时驻点观察,每个班点配备2名公安、2名保安负责安保工作,安排1-3名工作人员负责协调管理工作,规范做好医学观察、消毒、隔离工作;三是医学观察严格化,观察对象观察期间不能离开隔离房间,每天进行2次体温测量,严格落实工作人员防护,规范落实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四是生活服务人性化,为了照顾好观察对象生活起居,在保证“一日三餐”的同时,提供水果、鲜奶等“加餐服务”,还组建了“心理志愿者服务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