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纵横

美国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揭示

“群体免疫”策略行不通

  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12日刊发有关美国首例确认“二次感染”新冠病例的研究报告,显示新冠患者康复后仍有可能再次受感染且症状有可能更严重。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二次感染”病例表明,依靠消极抗疫以实现“群体免疫”的策略行不通。

  报告研究的病例是一名25岁的美国男性患者,来自内华达州沃肖县,48天内感染两种不同新冠病毒毒株。他今年4月首次确诊,后续检测有两次阴性,5月底时报告发热、头疼、晕眩、咳嗽、恶心和腹泻症状,随后住院治疗,病毒检测结果复阳。

  法新社报道,目前全球已知确认“二次感染”新冠病例仅5例,其他4例分别来自比利时、荷兰、中国香港和厄瓜多尔。相对于全球迄今确诊数千万病例,“二次感染”仍属罕见。

  报告主要作者、内华达州公共卫生实验室博士马克·潘多里说:“‘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对大家理解新冠病毒免疫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缺乏有效新冠疫苗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多研究来了解感染过新冠病毒后人体的免疫反应可持续多久,以及为何这些罕见的‘二次感染’病例症状加重。”

  法新社分析,美国患者“二次感染”后病情加重可能有多种原因,如暴露于高浓度病毒或二次致病的毒株毒性更强,以及产生所谓“抗体依赖性增强”的副作用,即人体内已有抗体导致后续感染恶化。

  因发现新冠“二次感染”且病情加重病例,科学界有更多理由抨击放任民众大规模感染以实现“群体免疫”的消极抗疫策略。《柳叶刀·传染病》杂志网站一篇文章指出:“‘二次感染’病例告诉我们,不能依靠自然感染所获免疫实现‘群体免疫’。实现‘群体免疫’需要安全有效的疫苗和有力推行疫苗接种。”

  世卫组织估算,全球目前仅有不到10%人口对新冠病毒产生一定免疫反应,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依然较高。(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