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乐乐从出生开始就住在爷爷奶奶家,快上大班的他一直由奶奶照料,最依恋奶奶。爸爸妈妈有时会来吃晚饭,周六周日抽空带乐乐外出游玩。
今天,在家里窝了一天的乐乐,在奶奶的催促下,不情愿地离开电视机,向门口走去。奶奶拎着包紧随其后,弯腰娴熟地帮孙子穿好外出的鞋子,带着他向小区游乐场走去。远远就看见滑梯上小朋友们奔跑嬉戏,人声鼎沸。乐乐松开奶奶的手,径直向熟悉的滑梯跑去,奶奶迈开步子,紧追不舍,直喊:“慢点慢点,小心!”天气有些闷热,奶奶从包里掏出扇子和水壶,一手给孙子打扇,一手举着水壶,找空隙给乐乐喝一口。
从滑梯上下来,乐乐盯着秋千架看。奶奶心领神会,先一步去和秋千上的小姑娘商量:“能让我们也玩一下吗?”小女孩挺随和,乐乐顺利地坐上秋千,在奶奶的推动下“飞扬”起来!
回家的路上,正好碰到了楼下的苗苗和妈妈。苗苗妈妈热情地向乐乐和奶奶打招呼,乐乐却任凭奶奶怎么提醒也不愿开口,一个劲地往奶奶身后躲。
【案例分析】
奶奶对孙子的生活实行“全方位”的服务,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地包办代替,乐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带养过程中,奶奶谨小慎微,生怕孩子磕着碰着、热着渴着,在奶奶精心搭建的“温室”中,乐乐不用自己思考、不用付出努力,理所当然地被呵护着。
从表面看,乐乐在奶奶的带养下营养搭配均衡,长得白白胖胖,爸爸妈妈可以抛下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但奶奶凡事以乐乐为核心的处世态度,难免助长乐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的性格。生活上事无巨细的精心照料,影响到乐乐自理能力的发展,导致孩子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把安全放在首位的圈养方式,乐乐变得安静内向、胆小、不善交际,缺乏求知欲望、探索能力。
【应对方略】
面对父母工作繁忙,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孩子由祖辈带养,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隔代教养的正面作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呢?
父母不做甩手掌柜,重视亲子互动
年轻父母不能把孩子抛给祖辈就不管不问,要认识到照料、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隔代教育永远无法替代亲子教育,不要忘记:父母自己才是照顾孩子的主角。
隔代教养的生活形态建立久了,有些父母,尤其是妈妈,就会忘记自己才应该是需要对孩子负责的角色,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长辈只是提供帮助的协助者。父母应该尽量抽出时间来和孩子共处,陪孩子游戏、学习,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尤其对于祖辈比较薄弱的教养部分,父母要加以重视,形成互补,如户外运动、接受新事物、亲近大自然等。
加强父辈和祖辈间的沟通,观念统一
祖辈和父辈在育儿问题上要有商有量,积极交流,统一观念,择善施教。遇到问题,不能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推诿、相互指责,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在孩子面前为对方维护威信,要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个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祖辈理智爱孩子,适度放手
祖辈要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要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认识到爱得适度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适度放手,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孩子才能逐步走向自理、自立,拥有自己的生活。
祖辈积极充电,改变带养观念
祖辈应利用多种途径学习育儿新知识,更新育儿观念,与时俱进。可以参加幼儿园举办的祖辈育儿讲座,阅读育儿书籍,吸收来自于父母的新育儿观点等。
祖辈不能因自己是长者,就用自己的经验、阅历“绑架”孩子的思维,不能事事替代孩子做选择,也不能一味听从孩子意愿,要和孩子有商有量。对于孩子因为好奇心表现出的超出常规的做法,要给予支持和理解,要呵护幼儿对周围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总之,祖辈在对待孙辈的教养问题上,要与子女形成共识。对孩子要爱得适度,学会放手,相信孩子,重视教养的方式方法。
(本文节选自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教育关键词幼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