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听老兵讲述抗美援朝故事

“徒步蹚过鸭绿江”

  “夜晚漆黑一片,就听到嗡嗡的飞机声,照明弹与炸弹接连掉落,夜如白昼,弹片四处飞溅!”近七十年后,抗美援朝老兵杨定祥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依旧惊心动魄。

  1933年出生的杨定祥是安徽马鞍山当涂人,1952年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33师13团1营警卫员,参加过夏季反击战役、东线作战,荣立三等功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杨定祥家中,听他回忆战场上惊心动魄的日子。

  1951年3月,当地炮兵部队到杨定祥所在村庄征兵。“家里穷,没读过书,我不懂啥叫‘抗美援朝’,但打美帝国主义,我就一个态度——去!”杨定祥说,参军时挂上了大红花,很光荣。1952年3月,杨定祥跟随部队到达安东(丹东)。

  为阻挡志愿军进入朝鲜,并切断后勤补给,敌方炸毁了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我们就从江水较浅处涉水,徒步蹚过鸭绿江。”杨定祥说。

  从1952年到1953年,双方构筑起防御工事,在三八线附近展开持久拉锯战,炮兵就在防御前线。

  “其实炮手看不见目标,全听前面营长指挥。”杨定祥跟在营长身边,潜伏在茂密树枝伪装的阵地上,敌机空袭是家常便饭,“一次轰炸中,我们副营长当场牺牲了。”

  1953年春天,敌方在停战协议的战俘等关键问题上坚持不合理要求。志愿军发动夏季反击战役。杨定祥回忆:“一次行军过河,水流冲击力非常大,营长脚一滑,我一把死死拽住他,他也抱住我,才没有被冲走。我们的炮都翻了,好几个战友被冲走了”。

  整个夏季反击战役中,志愿军不断向南扩展阵地,金城战役胜利直接迫使敌方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杨定祥因夏季反击战役中恪尽职守,被授予三等功。

  停战后,杨定祥没有马上回国,而是留在朝鲜驻扎训练,完成一些战后建设,1955年回国,先在北京学习炮兵知识,随后分至无锡驻防。

  在异国战场上挥洒青春的杨定祥在无锡成家立业,历任指导员、干部科科长等职。“我经常跟子女讲,年轻时在朝鲜战场上,我连死都不怕。你们遇到点困难,没有什么好怕的。”

  (殷星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