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40%,34万余居民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均期望寿命达83岁

共建共享,打造充满活力的健康城市

  □本报记者 尔雅、卫文

  编者按: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今起,本报推出“小康路上的幸福画卷”专栏,通过聚焦这座城市的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全面展现无锡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激励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昂扬的姿态,跑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奋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敬请关注。

  11月1日,因疫情推迟的2020无锡马拉松鸣枪起跑,2.2万名跑友踏上赛道,尽情释放积蓄了大半年的激情与能量。今年跑“半马”的无锡选手王予斌,原本身材微胖,跑步锻炼后他多次参加了“锡马”,现在不仅体重降了3公斤,人也变结实了,更主要的是爱上了跑起来这种感觉——心情愉快,没有烦恼。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市,像王先生这样的跑友有近50万人。

  “锡马”带来的活力和精彩是健康城市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我市把建设“健康城市”视作郑重承诺,展开一场全民、全社会的健康促进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无锡特色的健康城市建设之路。2019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已达83.00岁,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7.60/10万、2.07‰和3.34‰。2019年,无锡健康城市建设的做法被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列为优秀实践案例,并入选《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9)》蓝皮书。

  把“健康”嵌入城市整体规划

  幸福城市首先应该是健康城市。从卫生城市迈向健康城市,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无锡坚持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守卫健康纳入城市治理各个环节。

  健康绝非卫生机构一家之事。在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我市展开“十三五”以来的第三轮健康城市行动,重点实施“蓝天行动、清水行动、创建优秀管理城市行动、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病媒生物防制行动、无烟城市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慢病防控行动、职业病防治行动、市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等10项行动、36项重点工作和53项工作指标,为“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带来了契机。

  从“以看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调。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我市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健康城市”成为贯穿环境、食品、医疗、教育等所有部门工作的一条绿线。为了治水,水利、生态环境、农林等部门狠抓太湖治理、黑臭河道整治,使城市多了碧水清流。下转第3版>>>

  共建共享,打造充满活力的健康城市

  上接第1版>>>为了治气,我市工业、交通、能源、环保等部门单位通力合作,使PM2.5浓度同比下降20.2%,今年上半年实现空气优良天数147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多抢回了17天“水晶蓝”。为了养老,卫健委、人社局、医保局合力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医养融合发展,给失能老人送去了福音。为让孩子们吃上安心可口的“学生餐”,所有市(县)区、各职能部门协同发力,对学校食堂食材进行集中配送。

  全民健身为美好生活添活力

  世卫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疗服务仅占8%,获得健康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生活要从管住家里的油勺、盐勺开始。“十三五”以来,我市以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专项行动为切入点,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一线,普及健康生活知识,大力提升市民健康素养,推动“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随着健康细胞工程建设的扎实推进,全市累计建设健康社区(村)716个、健康单位440家、健康学校355所、健康小屋223个,拥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3943人,省级健康社区(村)数量全省最多。一根腰围尺、几张印有膳食宝塔介绍的冰箱贴……面向家庭发放的这些健康读物和实用工具,每家不过几块钱,却让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健康离不开运动。通过深入实施全民健身“365工程”,我市形成了体育超市嘉年华、全民健身大联动、网民公益大会、环太湖公路自行车赛、无锡国际马拉松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多个体育活动品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参与体育活动让更多的人有了精气神。遵循“共建共享”的原则,我市大力开展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改造升级,健身途径越来越便利。除了体育设施社区全覆盖,在全市大大小小的公园或绿化带,一条条健身步道串联起的绿色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家门口10分钟健身圈。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建设健身步道超过1100公里,城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40%,体育运动成为很多市民的生活习惯。

  “生命健康网”守护幸福与希望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要生病。面对各种因素对健康的威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努力为群众提供从出生到临终关怀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有效提升了城市健康水平。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十三五”以来,全市完成提档升级新建、改建、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4家,全市81个街道(镇)共建有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91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722家,市民逐步享受到便捷可及的诊疗服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市民健康、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负担。截至去年底,全市已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901个,实施新型签约人数348303人。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把守着市民健康,遏制辖区市民慢病的发展势头。目前,我市是全省唯一的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覆盖的城市,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社区覆盖率超80%。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均超7成,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较“十三五”初下降约10%。目前我市已有百岁及以上老年人556人。

  从卫生城市迈向健康城市,离不开医疗实力的提升。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无锡取得本地55例确诊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硬核成绩单,显示了医务人员的医术和担当,也与无锡高质量建设“健康城市”密不可分。今年7月,在全国首轮三级公立医院绩效“国考”成绩榜上,无锡三级公立医院中超过半数考核等级达到A级以上,其中南医大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跻身A+,另有7家医院获A。通过对危重症孕产妇、危重症新生儿,以及胸痛、卒中、急性重度消化道出血等病人开通绿色通道或会诊抢救网络,公立医院和市急救中心正在构筑一张“生命健康网”,为患者守护健康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