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探索

高质量就业是 新就业形态的未来

  □ 马亮

  稳就业就是保民生,我们在就业方面的成绩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也体现在“十四五”规划之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包括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在就业方面,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国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下所创造的就业成绩,既同党中央的决策得力有关,也离不开新兴业态的助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经济企稳和就业回升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围绕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直播电商等新兴业态涌现出大量新型就业形式,使数以亿计的人找到工作并获得收入,为稳就业、保就业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比如,网约车、外卖、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催生了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等大量新就业形态,并使灵活就业和零工经济日益走红。新兴业态的就业门槛低、吸纳能力强劲,在撮合途径、组织方式和工作形式等方面灵活高效,使家庭主妇、贫困户、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残障人士等都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新型就业受惠于平台经济,但也受制于平台企业。新兴业态的劳动关系处于法律真空和监管缺位的模糊地带,亟待加大支持力度并予以规范引导。在新兴业态创造了井喷式的就业增量以后,大力推动高质量就业将是新就业形态的未来之路。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原载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