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市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宜兴市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为推动山河治理、乡村振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方向。如今,生态文明思想已经融入乡村和城市建设中,成为指引经济社会绿色变革的指导思想。
“两山”理念为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指明方向
无锡地处长三角区域重要位置,与浙江长兴、安徽广德山水相连,丘陵山区广阔,植被茂盛,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经查明非金属和金属类矿产30多种。上世纪,有矿石资源的乡镇,为发展乡村工业开山采石,生产建筑用石子、石粉、石灰、水泥,有力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以宜兴为例,上世纪80年代,有矿山企业240家、宕口684个,年开采量3000多万吨。发展工矿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利用自然资源换取经济发展也习以为常。在那个年代,发展经济是第一位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但过度开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新世纪初,经济发展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两难选择。
无锡境内矿山大多与风景区毗邻,甚至融为一体。山上炮声隆,路上尘土扬,工厂机器响,烟尘满天飞,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人们开始思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环保意识不断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的提出,以及国家先后制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25)》等一系列治理方案,使生态文明建设“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勤劳聪明的无锡人意识到,粗放型无休止地开采,不仅浪费有限的矿山资源,而且破坏了自然环境和风景区景观,不利于旅游业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乡县市三级人大代表提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必须同步”的建议,并形成议案。无锡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关于保护惠山、青龙山的决定》,从法律层面为全市矿山宕口整治、生态修复提供支持,把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关停并转、整治复绿、腾笼换鸟、转型发展,成为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共识。
矿山宕口整治修复,需要系统谋划各方支持,更需要保质保量的精品工程。宜兴徐家山治理工程和大潮漏废弃矿山治理项目曾获得省优良工程荣誉。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然环境、生态条件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在人类文明史和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的最高境界。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只有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生态效益,才能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既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提供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才能真正造福人民。
无锡的矿山宕口整治、生态修复、土地复垦,自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后拉开了帷幕,并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取得了丰硕成果。
绿色发展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添彩
下决心关停劳动强度大以及来钱快的采石矿、石灰厂,对技术要求不高、经济效益好、污染环境的水泥厂实行提升改造,符合环保要求才允许生产。到目前为止,除宜兴一家企业允许继续开采水泥用灰岩外,其他矿山宕口全部关闭停采。一边积极开展矿山宕口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使山体修复、宕口整治、复土植绿、土地复垦等保护性措施落实到位;一边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构建生态资产价值化的生态体系,使生态保护和治理投入转化为生产力,合理开发利用复绿复垦后的山体和宕口土地,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本着“宜农则农、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催生生态经济效益,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江阴市关闭矿山企业92家,地质灾害环境治理成效明显。通过开展矿山宕口环境治理、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重建,以及局部生态功能修复等工作,使不堪入目的矿山宕口重获新生。土地平整了,山体变绿了,岩坑裸露的宕口险情排除了。
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产业融合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景观建设等,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的效果。宜兴市丁蜀镇青龙山矿区,上世纪50年代起开山采石生产“青龙牌”水泥,后来周边又发展了3家水泥厂,青龙山矿石资源几乎消耗殆尽,矿山停采关闭,留下了800多亩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和存在多处地质安全隐患的矿坑废地。丁蜀镇党委政府把青龙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治理修复,把青龙山废弃矿区建设成山水相依、楼台亭阁、水榭廊桥、风景秀丽的城市休闲公园,提升了城市品位,为老百姓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福利,也带动了经济发展。
走进宜兴西渚镇的余山,山清水秀,水清鱼跃,草绿花艳,树木葱茏,一派田园风光,让人感觉仿佛就在人间天堂。谁也不会想到,当年这里曾经是炮声隆、尘土扬的采石宕口。
让法治成为绿色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无锡市的矿山宕口整治修复和土地平整复绿工作,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努力,成效显著。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法律制度作保障,矿山宕口的整治、复绿、利用也不例外。我国对保护生态和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立法司法执法系统全面,在国家立法的层面上,按照“谁损毁,谁修复,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执法力度和激励机制也在不断加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划定了禁止开山采石区范围,要求保护山体资源。无锡市及各区县也用严密的法治制度为生态保护保驾护航,完善规划计划体系,提高技术标准,会同司法部门强化对矿山整治修复利用的监管。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年,追求经济发展使山体生态遭到破坏,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如今关闭矿山,停采转产,实行矿山宕口生态保护修复,既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宜兴市张渚镇白云山宕口位于宜南山区核心区域,北边是善卷洞风景区,南边是龙池山自行车公园,又紧邻宜兴市拟建的水源地——桃花水库。白云山宕口治理修复面积达2030亩,投资资金1.2亿元,修复完成后,复绿面积27.2万平方米,整治后不仅使废弃露矿面貌一新,还新增用地1443.9亩,水域面积213.5亩,新增土地可转为工业用地指标,用于工业、旅游发展。我市人口密集,土地开发强度高,工业用地指标极为紧张,通过废弃矿地治理增加用地指标,变废害为宝贵资源的做法,值得总结推广。
矿山生态建设必须严格落实各方责任,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职责,可采用人大代表专项视察,实施必要的督查和执法检查,对决策错误造成严重生态危害的人员追究责任,用法治的权威保障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对矿地修复利用要做到管理到位、监督到位、防止反复,让“最严密制度最严格法治”成为矿山整治修复利用的制度性规则,为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将绿色发展进行到底。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众志成城,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成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捍卫者、建设者,共同护航高质量发展和美丽家园建设,让人民群众在青山绿水间过上美满如意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