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梦佳
网络小额贷款业务迎重磅新规。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督促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加强经营管理,规范股权管理、资金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等,依法收集和使用客户信息,不得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业内人士表示,新规的出炉,将有望让行业告别“野蛮生长”的现状。
■三大变化剑指行业乱象
借助互联网金融技术的推动,网络小贷业务发展飞快,一些头部平台已经深入渗透到了金融消费者的生活中。新规的出炉也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市场对新规的关注主要聚焦于三大变化:
一是对经营范围及借款限额的规范。强调网络小贷业务应在本省经营,极个别经过批准才可以跨省经营,且将审批权限上收到中国银保监会。网络小贷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个人借贷不超过30万元及3年年收入的三分之一,该两项金额中的较低者为贷款金额最高限额,机构借贷不超过100万元。
二是对公司融资方式及融资限额的规范。对网络小贷的联合贷款进行限制,小贷公司出资比例不低于30%,约束小贷公司通过联合贷款过快扩张;约束网络小贷的融资杠杆,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通过ABS、发债融资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三是提高了网络小贷资本金门槛。从事网络小贷注册资本从不低于2亿元提高到了不低于10亿元,跨省经营网络小贷不低于5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新规剑指此前行业乱象。“以往,出于获取最大利润的需求,一些公司对借款人不加甄别或诱导其做了超出还款能力的借贷;一些公司网络小贷业务迅速拓展至全国,通过ABS等方式融入资金,急剧放大杠杆倍数。这些行为使得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但同时也积累下了不小的风险。此次新规均作出了监管和约束。”
■遏制超前消费
网络小贷行业规范,与普通老百姓有何关联?新规出炉,正是对金融公司高杠杆、诱导超前消费现象的一个遏制。
一个现象值得注意,“90后”成为超前消费的主力军——“买了十几条汉服裙子”“剁不完的手,还不完的花呗”“‘双十一’过完,下个月的工资没了”……刚刚经过消费狂欢,微博上晒出了不少“花呗”账单,透支消费似乎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汇丰银行此前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90后”人均负债超过12万元,在35岁以下人群有大约56%的人还没有开始储蓄。有些年轻人甚至因为无限制的超前消费,而陷入“以贷养贷”的连环负债泥潭。
金融科技的发展,让年轻人获得贷款变得轻而易举。一位财经人士表示,“90后”喜欢用信用卡、花呗来透支。每当工资不够还贷,便会做一笔现金分期,用“以卡养花呗”的方式,继续过着“舒坦”的日子。但长此以往,这样的“超前消费”肯定会积累风险。对此该人士表示,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年轻人消费回归到理性状态,摒弃盲目攀比心理,不要成为债务的“奴隶”、消费的“俘虏”;另一方面,则需要对网贷行业加强监管,用法律规则之力,遏制金融公司以普惠之名诱导超前消费,净化网络借贷环境。“从这方面来看,新规无疑是一项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举措。”
■回归支持小微初衷
关于小贷行业的新规陆续出台,昭示了国家严监管的决心。一个多月前,银保监会《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刚刚印发,两个文件内容均显示,监管部门意欲引导行业机构回归小贷本原,小额分散,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一直以来,无锡乃至江苏监管部门对于网络小贷行业的指导就是秉承这一宗旨。据悉,无锡目前共有63家小贷公司,其中仅3家为互联网科贷。从9月统计数据来看,平均年利率仅为11.94%,利率水平在长尾客户遍布的小贷行业中较低。业内人士表示,其实江苏地区的监管一直很严,目前省内12家网络小贷公司多数是从事小微经营贷款,承担的是银行的补充的市场职责。
“成立初衷是支持产业链金融,所以涉及的主要都是经营类贷款。经营目标对象均为小微企业或个体商户、电商,目前服务了上千家小微,业务范围九成以上在无锡。”据无锡市金鑫互联网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宝丁介绍,公司目前主要依赖自身资本金或股东借款来开展业务;发放的贷款利率也处于同业中的较低水平。“从经营范围、借款人限制等方面来看,新规可能是侧重于对消费类贷款多的公司进行监管,目前对我们业务影响不大。”
业内人士表示,对本地公司来说,可能影响最大的要数资本金“门槛”的限制。从全国数据来看,仅1%的公司在资本金方面能达标。转变的方向有两种:要么增资,股东实力不强的小贷公司将被清出市场;要么转变为传统小贷,更专注于服务一省一地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