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第一中学的红色故事从红楼起步,传唱至今百余年间不曾断。走出校园,市一中学子的课堂更为丰富,以江南文脉为载体的校本课与研学之旅让学生跳出课本框架,读懂家乡这本“书”,坚定文化自信。
市一中在育人模式上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体现了无锡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十三五”期间,我市教育工作者注重“五育”并举,探索“五育”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立体德育课程 浸润青春生命
如何上好德育课一直是无锡教育人关注的重点话题。疫情期间,无锡的多彩“云”课堂让德育更走心。今年3月,“无锡教育思政E课堂”的首节思政课由江南大学思政课教师唐忠宝担任主讲人。名为“疫情防控中的大国自信和青年担当”的30分钟线上德育课吸引了锡城28.3万人次观看。
今年10月,江南大学、市一中、江南中学以及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四所不同学段的学校结成“无锡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让思政课成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课程,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无锡样本。三所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在思政教育方面各具特色,市一中结合时代要求,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和拓宽校本实施途径,创造性地打造出红楼大思政,实现校园内外处处皆为立德树人;江南中学从初中生身心特点出发,探索涵养生命成长的思政课,为青少年成长奠基;锡师附小构建立体化的德育课程,彰显小学阶段特色,促进儿童完整性生长。市一中党委书记、副校长朱晴怡介绍,无锡市一中作为“联盟”成员校之一,今后的思政教育有了更立体的教育教学环境,在思政教师专业发展、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都将获益,“思政教育的沟通不再局限于横向的高中之间,打通了学段之间的壁垒后,老师们的眼睛向上、向下多看几年,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情况,开设契合他们需求、有质量的思政课。”
美育融入日常 点燃个性发展之光
在无锡校园内,美育有多重内涵。
暑假后的崇宁路小学换了新颜,添了古朴和韵味。崇小学生则纷纷用画笔留住校园的美,表达对学校的情感。作为一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崇小多年来一直重视发展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平台,积极进行课改的实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的艺术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崇美泥趣、崇文书画、崇韵锡剧等特色艺术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生活。今年4月,崇小泥趣工坊的作品《蚕猫一梦》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看我72变》栏目的舞台,学生自创蚕猫剧本,手捏蚕猫角色,完成动画配音。
美育还需以课堂为基。在无锡外国语学校,美育特色已经融入了课堂。每周的礼仪课上,学生会穿上英伦风校服,伴随着音乐的旋律,手拉手进入教室,在礼仪老师刘若男的带领下,翩翩起舞。为了让孩子们在礼仪课上能找到自信,发现自己的美,刘若男为各年级的孩子精心设计不同的课程。“希望通过我的课,孩子们能拥有一个更美丽的形体,学会用舞蹈表达情感,建立自信。”刘若男笑言。纸版画是育红小学的特色课程,孩子们的版画作品曾随着一次次校际间交流翻山越岭、漂洋过海,受到国内外友人的一致好评。
美育需要久久为功。湖滨中学是无锡市、江苏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校教学彰显“怡美”文化特色。其美术校本特色课程在省内外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并将学科教学与艺术特色结合。今年9月,学校名为“水浒英雄美名扬”的手绘水浒人物展吸引不少目光。结合语文学科名著阅读的要求,初三学生手绘了《水浒传》中自己喜欢的人物,加深了对名著理解。“怡美”二字已经深深镌刻在湖滨师生心中。课间、午间的校园回荡着古今中外的经典名曲,穿插播放朗诵家演绎的名家名作,在给予学生文艺熏陶的同时加深了他们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体育课新模式
让学生动起来
教书育人,要强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近年来,无锡建成190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所省足球人才示范学校,形成篮球、棒垒球、啦啦操等品牌赛事,34所学校获评全国篮球、排球、冰雪特色。
芦庄实验小学近几年将足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程普及、社团提高、活动推进,将足球教育与课程改革、文化建设、特色发展融合共生,构建校园足球教育的良好生态,推动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2015年至今,学校共有22位孩子入选省市足球队,为足球事业输送高水平人才。
作为张泾实验小学的一所村小,锡北镇寨门小学以传承传统体育项目“绳毽”为己任,学校获2020年江苏省中小学生第八届踢毽锦标赛团体一等奖;近年来,“江苏省示范性羽毛球传统学校”旺庄实验小学连续获得全国、省市各类选拔赛、锦标赛的男女单打、双打和团体冠军……锡城校园体育运动正朝着项目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日前,市北高级中学的男篮女篮在“2020无锡市中小学校园篮球赛”中双双问鼎。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学校校队以体教结合的模式进行训练和培养,学校对比赛队员在学业和训练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篮球运动带来的热情与满足让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面对文化学习和训练比赛任务,获得“智育”和“体育”的双丰收。除了篮球,市北高中坚持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特色课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现了每天跑步路程3000米。在保证学生体能素质提升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市北高中开设了武术、足球等多个体育社团,学生体质健康有了大幅提升,运动技能有较大突破,在各项市级体育赛事中频获佳绩。
体育教育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让学生能有一到两项带得走的体育技能,获得伴随一生的运动爱好。如今,天一中学正不断拓展操场、体育馆、游泳馆以外的运动空间,以整个校园为课堂,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除了把体育课堂“搬”到学校映天湖,让学生们动起来,未来,天一学子还能在环湖彩色跑道上“跑起来”。
多样劳动教育
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谢谢哥哥姐姐!”近日,梨庄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午餐服务正有序进行中。他们系上了围裙、戴上了口罩,颇具仪式感。“六年级学生在帮低年级学生分菜盛饭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这项工作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他们还会不断总结经验,想出更好的办法。”该校校长郑雪清说。
随着劳动教育备受重视,锡城的劳动教育内涵逐渐丰富,模式变得多样。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积极探索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和服务劳动三类劳动教育课程的落地落实。“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框架下,立足校园的真实情景,制定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介绍,学校以研创式大任务课程、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为主体,通过系列课程落实生产劳动教育。同时,通过家校合作途径开展生活劳动,通过社区志愿服务途径开展服务劳动,保证每周1节劳动课,“有了课时的保障,才有劳动教育落实的空间。”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无锡市教育局德育处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做好无锡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全面规划,除了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还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落实学校劳动教育的时间、场地、课程、师资、活动和评价等。
从“实施素质教育”到“发展素质教育”,我市教育工作者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无锡市教育局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
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