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总长8.35公里的“隧道+高架”工程

施工耗时缘何超2年?

  □记者 孙倩茹

  近日,高浪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正式启动,作为我市快速路网的组成部分,高浪路连接太湖新城和高新区,是一条举足轻重的东西向交通纽带,也是串联南北道路通行的主轴,更是不少市民出行的必经之路。因隧道部分施工规模大,且建设过程不中断南北向交通,这处难度较大的道桥工程,备受各界关注。

  总长8.35公里的“隧道+高架”施工缘何耗时超2年?沿线如何逐步开放交通减少周边道路通行压力?快速化改造后的高浪路对路网畅通有何意义?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无感”施工

  作业面封闭工艺要求高

  上月28日,高浪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正式封闭道路,家住高浪路与立信大道交叉口附近的虞女士一家生活并未受到太多影响。

  “这几天从阳台向楼下望去,白天有大型吊机在迁移道路中央的树木和一些大型管线,晚上几乎听不到施工声,家里的水、电和煤气也未中断过。”虞女士说,因高浪路施工,她在高新区某外企上班的先生通勤路线也改变了,“绕行吴都路,虽也还会堵车,但错峰半小时出行,用时与原先差不多。”

  沿线居民区、办公商务区密集,如何做到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影响?市建管中心道桥部负责人曹德金说,降低噪音扬尘,作业面封闭势在必行,项目引进了2个移动封闭式“防护大棚”和1个固定“作业车间”,目前,贡湖大道西侧的隔音大棚已投用。“举个例子,隧道开挖后,站在靠路一排自家阳台上也看不见路被‘剖开’的样子,作业车间会随着隧道施工推进移动,防护大棚则将产生噪音扬尘的设备包裹在内部作业,噪音降低80%。”

  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生活产生影响。曹德金介绍,由于工期较长,期间会逐步开放交通,全线南北两侧共17个匝道口,从学府立交预留匝道口向东,随着隧道主体工程推进,在万顺道与五湖大道间由西向东方向的匝道,以及信成道附近双向匝道施工完成后,预计可在工程中期提前开放地面交通。

  “精细”工程

  南北向路、河、地铁不中断

  施工期间,与高浪路南北相交的共有13条主干道,一条城市河道,一条在运营的地铁1号线,在施工的地铁4号线,以及规划中的地铁6号线和轨交S1线,其快速化改造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细心的市民会注意到,今年8月起,高浪路沿线人行道绿化带已经搭起了围挡。“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正式开始施工后,见缝插针打开作业面,流水化实施力求一气呵成。”市建管中心总师办负责人杨炜介绍,绿化和管线迁改是整个工程的“必要动作”,也是制约工期的重要因素,沿线地下管线密布,要让高压电力管线、污水、燃气、光缆等先“搬家”在外“租房子”住,等两条下穿隧道的管廊建好后,再移进地下,期间,还要保证周边居民正常使用。

  南北向所有道路、河流和地铁不中断,这对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高浪路采用分期、分幅、分段施工,在贡湖大道、五湖大道、南湖大道等多条道路交叉口均需完成半幅施工恢复路面后,再进行另半幅施工,确保至少提供双向4车道保证通行。

  与地铁线交叉加剧了工程难度。“在南湖大道附近与地铁1号线形成垂直方向3层面,隧道底面与地铁轨行区间最近距离仅3米多,对精细化施工要求极高。”施工单位中铁一局项目负责人说,地铁上方隧道开挖要先从两侧往中间推进,防止地铁隧道位移,这些施工程序将使每个小标段工时翻倍。主体工程施工完成后,还要在隧道内部进行排风、照明等装饰装潢,拉长了施工周期。

  打通“堵点”

  对接提升外环快速化水平

  高浪路快速化后,原先总长5.1公里地面道路将由隧道代替,上了快速内环蠡湖大道,通过学府立交枢纽匝道进入高浪快速路,一路向东南方向至运河西路将全程快速化。

  高浪路快速化改造由蠡湖大道到瑞景道的隧道部分和华清大道到运河西路的高架部分组成,中间一段地面道路沿用老路提升,全线8.35公里,共有17个匝道口,是目前匝道数最多的隧道。市建管中心人士介绍,通过在南北向主干道间设置进入隧道的匝道口,将有效分流路面交通,进入隧道通行。

  有市民提出,此次改造高架部分在运河西路落地后,至已建成的高浪路高架间近1.4公里路段将成为“卡脖子”路。该负责人解释,项目实施后,整个高浪路将全面快速化,其中间一段因涉及下穿京沪铁路,将在下一步规划中实施,补齐快速路“缺口”。

  从近日公布的新锡快速路建设规划可见,新锡路新建工程全长12公里,向南衔接高浪路高架,向北接壤江阴长山大道,未来,快速南外环和东外环走廊将无缝对接,并串联多个外围组团,届时,快速外环将真正“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