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教育周刊

无锡精准施策抓帮扶 深化扶贫育英才

  近年来,无锡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资助政策为重点,以聚焦教育脱贫攻坚为主线,精心谋划部署,高位统筹推进,坚持“扶困助学”与“扶志铸人”齐抓、“经济帮扶”与“立德树人”并重,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任务。

  完善体系 深化资助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为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早在2018年无锡市就通过出台《无锡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和《关于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加强资助经费管理的意见》等规范文件,完善制度整体设计,构建形成了“市政府抓总、教育局牵头、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

  在此基础上,无锡市统筹各级各类教育阶段,在全市各类学校就学的在校在籍学生均可获得资助申领条件,打破了原有学校性质、学籍关系等诸多障碍,实现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只要满足经济困难认定标准,一律给予资助,实现了全员覆盖、全程资助、全体受益,助力资助对象精准。

  十三五期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的生活补助和国家助学金达2.04亿元,免除学杂费3.85亿元。其中,2019-2020学年,无锡市累计发放的生活补助和国家助学金达3749.3万元,免除学杂费8840.6万元,受益学生13万人次。

  分档资助 优化资助流程

  无锡市教育局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物价水平、学校收费水平、学生家庭经济能力等因素,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

  在认定标准上,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划分为特别困难、比较困难、一般困难三大类别,并大幅提升特别困难学生资助标准。

  对学前教育特别困难的幼儿减免保育教育费;对义务教育特别困难的学生减免午餐费、社会实践活动费,并给予生活补助;对普通高中特别困难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和住宿费,并发放国家助学金。同时,无锡市还适当提高比较困难对象的资助标准,通过不同标准类别资助,适当拉开差距,更好地体现资助的靶向性、精准性,对受助需求实行分档资助。

  共战疫情 暖心专项资助

  去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学校的传统上课模式,学校全部采用线上网络教学。为保证每一个孩子听课质量不打折,无锡市教育局迅速与相关通信部门沟通,第一时间获得了通信企业的大力支持,保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网络助学优惠帮扶。直至正常到校学习为止,共有559名学生享受了通信资费优惠、免费网络提速服务、赠送无线网流量等帮扶。

  此次疫情期间,129名云南大理在锡实习的建档立卡学生和700名新疆班学生被留在了无锡。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无锡市积极做好防疫资助专项工作,为他们提供防疫物资,解决食宿等生活问题,帮助他们度过这个“特殊的寒假”。

  齐心协力 鼓励社会资助

  在现有国家政府资助的同时,无锡市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加帮扶项目,采取多种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无锡市教育系统“励志助学金”、共青团“希望工程”助学项目、无锡市慈善总会“慈善助学”项目、红十字博爱送万家“红十字博爱助学”项目、福彩“福彩爱基金助学”项目、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君远助学金”等都在无锡市学生资助工作中贡献了积极的力量。

  其中,无锡市教育局“励志助学金”已连续12年帮助贫困学生,累计资助1747名学生共计280万元;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已连续13年在无锡机电高职、旅游商贸、城市职院等六所学校设立君远班,累计资助2205名学生共计1418.057万元。

  推进育人 拓展帮扶方式

  近年来,无锡市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优势,探索构建“经济帮扶+立德树人”互动型资助模式,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无锡市以经济帮扶为载体,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困难学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来自云南大理州的建档立卡学生小李(化名)同学,2020年顺利毕业于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原本因为经济困难而不得不放弃学业的他,在国家“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支持下,重新获得了到无锡读书的机会。在校期间,国家、学校的经济帮助,老师们的悉心培养,同学们的爱心互助,激发了他强大的学习动能,他努力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短短的三年中,小李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校级、市级和省级的技能大赛冠军,并被保送至江苏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继续学习。

  (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