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2021两会特别报道

无难事悉心办,锚定营商最优城

  更有底气地喊出“高质量发展看无锡”,“高效能治理有无锡”是重要保障,而营商环境则是和广大市场主体密切关联的一个关键词。仔细研读市委书记黄钦的讲话和市长杜小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期盼。

  持续擦亮“无难事,悉心办”品牌,在2020年社科院与经济日报社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8次报告》中,无锡位列营商硬环境竞争力排行榜第9位。面向未来,如何加快打造与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最优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使最优营商环境成为无锡最大的“看点”、最佳的“口碑”?代表委员们的建言献策围绕“力度、速度、温度”而展开。

  更大力度,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产业强市实施之初,我市明确“十三五”投入200亿元扶持资金支持现代产业发展,政策所产生的直接、间接效应有目共睹。促企业发展,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最优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意味着政策要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含金量更高。

  2021年,是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的关键一年。吴春林委员认为,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在探索建立“容缺后补”机制、数据共享机制、并联审批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率先突破,形成更多的无锡经验、无锡样本;对照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准,学习借鉴国内领先城市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要持续推进政策措施迭代升级,以“颗粒化”的改进推动营商环境全面提升。

  用好政策“组合拳”,能让企业有更强获得感。赵鞠委员介绍,围绕“十四五”全市产业投入350亿元目标,市级财政今年产业领域预算将增长36%:“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太湖湾科创带战略和重点产业链、重点产业项目、“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政策等;“加快”产业资金拨付进度,“加强”对产业资金使用情况持续开展绩效评价,确保惠企政策用好用足;帮助企业知晓、享受政策的服务也将“加力”。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李明杰委员提出,针对企业大量需要的软件工程师、机械设计师等技术性人才的引进上,要提升保障力度。不少有意愿来锡工作的技术人才,最终会止步于小孩异地入学问题无法很好解决。需要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细化,为企业招聘提供精准服务。像子女入学问题,是否可以根据企业的年销售额或对地方经济贡献值,分配相应入学名额,由企业申请、经过审核批准,解决人才引进后顾之忧。

  更快速度,为发展争取宝贵时间

  政府服务的提速,能为企业发展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去年以来,我市已对此作了探讨。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一件事”和“无证件办事”改革,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域通办、异地可办,今年将继续为之努力。

  张炜委员对“提速”有发言权。去年无锡海关统筹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如在全国首创了“5G+海关智能监管车”“5G+AR远程验放”监管新模式,有效满足了企业24小时不间断货物流转的生产需求,物流时间压缩70%;“快件现场智能化管理应用”系统完成开发,快件中心通关能力提升10倍……他深感,便利化服务的水平高了,企业的满意度就提升了,营商环境在相互促进下就会越来越好。

  王敬伦代表说,前几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无锡市招商护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感谢信,信里鼓励企业坚定信心,并承诺如果有任何需要,可以通过招商护商服务热线联系。这封信瞬间让他觉得背后有政府坚强的支撑,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去年疫情以来,政府部门构建“24小时不打烊,360度无死角”服务体系,经开区领导急企业所急,华美及时复工复产,当年实现销售和利税30%的增长。他希望,政府更深层次推进“一件事”改革,要进一步精简、优化审批流程,方便企业和群众一次性阅知,一次性填报;进一步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让更多事项实现一网受理、一网通办,让更多企业和群众心头的事、创业的事、最难的事迅速办、便捷办。

  周文栋代表认为,优化营商环境,不能只看速度,还是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强化服务的透明度、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地提升服务的效率。锡山下阶段着重从“办成一件事”立足需求侧来推动政务服务供给的改革,由“端菜式服务”向“点菜式”服务转变,减少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对标上海、深圳查找服务的短板,通过持续不断改进优化来提升速度,增强企业的获得感。信息化手段、第三方评价、企业的诉求都是助推这一目标实现的具体抓手。

  更暖温度,牢固树立“一家亲”观念

  如何理解“无事不扰、有求必应”?针对企业所需,能够办的积极主动办、亟需办的争分夺秒办、难以办的想方设法办;是牢固树立“一家亲”的观念,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挂钩服务、实现重点企业招商护商专员全覆盖。

  为无锡发展提供最优的税收营商环境,丁源代表表示,要以优化税务执法方式为引擎,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更好营造企业稳心留根的环境;更大力度对接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聚焦企业所需所盼所急所难,持续优化点对点专员服务、全景式专档服务,探索建立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税费政策、涉税事项一条龙服务,有求速应、无事不扰的同时,全面兑现各项企业降本减负政策。

  政府的服务“走心”了,才能让企业感到“暖心”。在金燕委员眼里,护商是最好的招商。无锡现有一大批高质量项目,把这些项目服务好了,自然能够以商引商、以商招商。政府工作人员要跨前一步,用贴心服务让企业感受营商的“温度”。她认为,招商护商专员制度就是要“一把手”带头动起来,在与企业“零距离”“零时差”的密切交流中,了解企业的诉求,保持服务企业“不断线”。

  魏仁委员表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抓住当前的战略窗口期,政府相关部门持续深化“一件事”改革,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简政放权、减负提能,能让企业真正安安心心干产业、无忧无虑抓创新、扎扎实实稳就业。他同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协调统筹好产业资源、行业平台,通过举办招商会、重点企业招商护商专员全覆盖等形式,更好地帮助企业在科技创新、融投资等方面上“引进来”和“走出去”。

  场内热议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从自由出生到健康成长

  去年,我市全面发力优环境,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有效释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围绕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个话题,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

  盛小伟委员:随着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入,“审批本位”受到了“市场本位”的强烈冲击,市场主体的“自由出生”不再“艰难”,随之而来的是内涵更为丰富的“健康成长”。这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取消或减少管制、给市场主体松绑,尊重法治、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利。如在太湖湾科创带的建设过程中,势必会涌现一批创新平台以及市场主体。只有从高位制定政策,保护好、激励这一市场主体群,才能在新一轮区域赶超比拼中把握主动、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张晓耕委员: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国有企业改革时特别点到了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和长期激励机制,应该说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是改革的痛点、难点也是关键点,越来越受到重视。我认为,要把市场化分配机制和中长期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即年薪+绩效+期权,分配制度要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让真正对企业、社会作贡献的人拿得多,让真正适合企业的人才留得下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薄可晨代表: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生代企业家成为民营企业的掌门人,培养更多更好的新生代企业家,才能让无锡的企业越来越有活力,成为推动无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从“四千四万”到新“四千四万”,新时代对企业家的要求也有了变化,要面对更多的新技术,面对更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对于新生代企业家来说,在做好传承的同时,更要着眼未来,锐意创新。

  现场直击

  有效市场VS有为政府

  坚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无锡将蹄疾步稳深化重要关键环节改革。处理好市场和政府关系,仍是核心问题。既要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发展经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缺一不可,要用‘看不见的手’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制度活力,保持社会创造力。”谈海强代表说。要遵循市场规律,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有更多活力、更大发展空间;政府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克服管理中错位、越位、缺位现象,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要深化简政放权,放管服等举措,优化服务政策,运用大数据等新工具、新手段,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

  一个“有为”的政府,其定位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裴焕良代表认为,不管是重大项目主任负责制、重点项目部门负责制的实施,或是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活动的开展,还是围绕项目推进,提供的全天候、保姆式、菜单式服务,目的只有一个:做好“店小二”,打造一个永不打烊的“春来茶馆”。近年来,宜兴经开区一手抓载体平台,设立智能制造产业园、5G信息技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招引行业优势企业;一手抓审批服务,为企业和项目提供“一站式”“直通车”服务,建立审批绿色通道,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精彩观点

  刘耀庭代表:近年来中小企业在贷款方面还有不少堵点,如因信息不对称、不利于银行甄别企业客户和风险管理,金融产品不能够精准对接中小企业等。在进一步推进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信用增进措施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使银行和企业的对接更加便捷。“十四五”规划将信息数据共享提上日程,希望相关部门之间能够实现信息有效流通,避免出现信息孤岛。

  周文涛委员: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更加默契。要健全和拓宽企业与政府的沟通平台和联系渠道,在涉及行业企业重大决策问题上,政府部门要多作调研,多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建立良好的“亲”“清”政商关系。

  王晶代表:外地人才来锡就业,短时间内面临住宿问题,企业租赁的宿舍分布松散,居住环境普通,不利于管理。希望无锡能够规划一批配套的人才公寓,为外地人才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针对企业引进的高管,制定相应的税收鼓励政策,让来锡就业的高层次人才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