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社区新闻

“来自人民,也要还于人民”

八旬医学伉俪捐献遗体留爱人间

  近日,滨湖区蠡湖街道蠡园社区老党员丁士春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按照老人生前意愿,他的遗体被捐献至江南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我和老伴都是学医的,都是党员,一起签了遗体捐赠协议。现在,老伴先去了,我也会信守诺言。”丁士春妻子张惠英真挚而又掷地有声的话语,感动了身边无数的人。

  丁士春夫妇出生于1941年,分别于1978年6月和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始终牢记“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的号召。两人在医学院毕业后,先后前往湖南省蓝山县开展医疗服务。丁士春与张惠英正是在湖南相识相恋,最终结成伉俪。在蓝山县,丁士春作为制剂师,牵头制造了蓝山县医院的第一台锅炉设备。“他自己拿着铁锹带头干,一心扑在工作上。”谈及老伴,张惠英语气里满满的不舍与心疼。“那是个穷山沟,当时条件是真艰苦,可再苦,我们都没有退缩过。”

  湖南医疗服务结束后,1977年,丁士春又第一个主动报名援藏。进藏的汽车整整开了半个多月,身体强健、意志坚定的丁士春,不停地帮助车上高原反应严重的同伴输氧、吃药,到了西藏就立即投身医疗服务,一刻没有停歇。他在西藏一呆就是两年,两年里没有回过家。丁士春的眼前是急需建设发展的西藏,而他的身后则是支持他的妻子和一双儿女。1979年,张惠英决定把儿女留在无锡,追随丈夫进藏服务。“当时我的两个孩子,大女儿上初中,小儿子上小学,一下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回忆那段岁月,张惠英红了眼眶,“我这一生无怨无悔,但作为母亲,对孩子总是愧疚。两个孩子留在无锡自己照顾自己,吃饭洗衣,我心里真是难受,可还是咬咬牙,坚持去了西藏。”而夫妇两人这一坚持又是十多年。

  1988年,组织上安排夫妇两人回到无锡,丁士春任职于无锡传染病医院,张惠英则在蠡园乡医院工作。工作中,他们俩始终是党员先锋模范的践行者,退休后亦是热心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动力,继续发光发热。

  生前多为社会作奉献,身后再为医学作捐献。“我和老伴都对生死看得很淡,一生的风雨都过来了,我们能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觉得很光荣。”张惠英认为,身后事无需铺张浪费,简单告别即可。对于老夫妻俩捐献遗体的决定,子女们也都很支持。“我们理解爸爸妈妈,也感谢爸爸妈妈,这样的家风我们一定会传承下去。”丁士春的女儿坚定地说。

  夫妇俩所做的一切,他们自己很少提及,甚至多次婉拒采访。“我们来自人民,也要还于人民。”张惠英说,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党。(华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