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卫文
10个白内障手术患者中,至少有2-3个是视物模糊了还一拖再拖。而另外一些患者是精益求精,希望通过多焦晶体的植入使远近视力都上佳。日前,记者来到锡城白内障年手术量最大的市二院眼科采访。该科主任武志峰告诉记者,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的眼病,但是患者观念差距较大。他介绍,白内障手术技术已非常成熟,过晚手术弊端很多。目前,该科95%白内障手术在日间病房进行,这意味着大多数患者当天手术就能当天出院。
只求看得见,轻症险些拖成青光眼
人眼中有个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的部件叫做晶状体,正常情况下晶状体是透明的,当晶状体发生混浊,就形成了白内障。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但是一些患有不同程度白内障的患者,只要眼睛还勉强看得见,就不愿接受手术,拖延病情。武志峰介绍,白内障分为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和过熟期。很多老人首次确诊白内障,往往是在中期,但是拖延后有的就到了过熟期。老程的白内障就拖了三四年,出现了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查出是由白内障膨胀或过熟引发的严重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它导致的视力损害,远比白内障严重,且难以恢复。
临床上还发现,有的白内障患者由于拖延病情,还阻碍了其他眼病的诊治,如混浊严重的白内障在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上,是一个巨大的障碍物,挡住了后面的视网膜等组织,导致医生无法检查眼底方面的病变,致使有些患者直到做完白内障手术,才发现眼底有严重的问题,但为时已晚。再者,现在主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过熟的晶状体核往往很硬,需要医生费力掏出来,乳化时难度增加,乳化时间也延长,手术并发症也可能加大,对手术而言难度增加。再加上白内障加深让患者看不清,会影响生活质量,出现安全隐患。因此,拖延手术是不明智的。
植入多焦晶体,提升老人生活质量
与一部分白内障老人生活在“混沌”世界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还有一部分患者还不满足术后视觉有改善,而是有看清近中远的全程视力要求。武志峰介绍,传统的白内障手术植入的是单焦晶体,植入后只能满足患者看清近处或看清远处。眼科医生在术前会征求患者意见,选择一头,如能满足近距离看手机,那么看中、远距离就只能戴眼镜。现在,一些老人植入多焦晶体,使得近中远距离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老高就是这样一位。他既要时常关注手机,又要炒菜,还要开车接孙辈,因此对视力要求很高。多焦晶体的植入,满足了追求生活品质的老年人的要求,使患者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
超九成白内障患者,手术当天就能出院
武志峰介绍,如果只有一个眼睛患了白内障,可以一个眼睛接受手术;如果两个眼睛同时存在白内障,一般不同时手术,可以让视力相对更差的眼睛先进行手术治疗,但是不等于只要一个眼睛手术就行。特别是一些老人,现在的寿命延长了,双眼的白内障程度差不多,一个眼睛手术后,过一段时间另一个眼睛也要手术,最短的话间隔一周就能手术,否则如果只靠一个眼睛看东西,有可能造成两眼视物清晰程度不同导致不适应,另一个眼睛同样会随着白内障病情加深,出现之前说到的拖延白内障的种种弊端。
目前,市二院眼科的白内障年手术量超过3000台。为了方便患者、提高诊治效率,该科充分利用在市内率先设立的眼科日间病房,白内障日间手术率已达95%以上,一般患者上午去医院手术,当天晚上就能回家,因此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