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仅去年以来就增加了36家,增长率达到88%。机构多了,市场却在缩小, 恶性竞争导致检测背离了初衷,整个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昨天,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市机动车检验检测行业协会,发布机动车检测行业投资风险预警以及公布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监督管理的具体举措。
仅投入百万元,就能开出一个小型检测站。2019年6月,机动车检验价格放开后,民间资本大量入场,新办机构数量猛增。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获得资质认定的机构77家。2020年,全市汽车220.96万辆,根据每条线每天可检测120-150辆车计算,无锡目前检测能力最低为537万辆,是车辆保有量的两倍多,供给远超需求。供需之间矛盾的扩大,让这个本来很有“钱景”的市场面临危机。收费放开初期,市场调节价格稳定在300元左右。但随着僧多粥少,市场已经出现恶性竞争。梁溪区一家年后开张的检测机构,趁妇女节搞了一波活动,仅200多元就能检车,被行业人称自己“玩死”自己。
另一方面,一些新入场的机构投资人大多为跨行投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质量控制体系方面经验不足,未按标准检测、数据失实、超范围检测等违法行为增加。去年市场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现场专项检查45家,抽查报告1200份, 责令改正31家,立案查处10家。
“如果不能通过强制检测发现机动车存在的安全隐患,检测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行业规范发展,消费者才能更多受益。否则,行业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 为了促进机动车检验行业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昨天,三方共同向有意投资建设机动车检验机构的单位和个人发出提示:去年11月,公安部发布并实施机动车年检新政,进一步扩大私家车免检范围后,据预测,今年我市实际验车数量将下降30%以上。今年新开办的机动车检验机构中,大多数业务量严重不足,投资风险陡然增加。在投资前要深入、全面地做好市场调研和经营风险评估,慎重决策、理性投资。
同时,职能部门将加强机构资质认定工作、重点查处提供虚假材料、骗取资质认定的行为。对同一机构重复出现的整改事项进行排查,对机动车检验机构价格欺诈、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严格查处。市机动车检验检测行业协会号召广大车友响应去年推行的“验车实名制”, 带上身份证,自己把车开到检测机构办理,一小时内即可完成。目前已有55万车主参与,免受非法中介加价,保障了自身权益。
(周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