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期间,锡城众多银行纷纷开展维护金融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诸类的宣传教育活动,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无锡农商行等还特地“摆台设摊”——安排银行员工在现场为持卡市民答疑解惑。而在其中,如何使用信用卡、长期没用的信用卡该怎样重新激活等话题,尤为市民所关注和关心。因为在不少市民看来,倘若信用卡“使用不当”,令个人信用在信用卡上被“卡”住而失信,这样就得不偿失。当然,如果极少数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则另当别论。
信用卡作为当下较流行的支付工具和信用手段,以其具有支付结算、使用方便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的追捧。这使信用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硬通货”的作用。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方面,由于有些银行在信用卡发放上重数量而轻质量,导致信用卡在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疏漏,出现不少“未激活卡”“睡眠卡”和“遗忘卡”;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持卡人在享受就餐、购物等刷卡便利的同时,缺乏责任观念和信用意识,令信用卡的使用风险不断增多。
按照信用卡申领规则,不少银行的信用卡都规定一定的年度消费金额,甚至还有年费的优惠。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有持卡人出现过度透支现象,此种情形有时会被银行以欠费的形式记在其账户上。过后,银行一般采用电话、发出微信、投送信件等方式与持卡人沟通,告知其欠费金额。倘若持卡人地址或电话号码有变化,没有及时通知或忘记通知银行,该笔费用就会被银行计入贷款逾期。这对该持卡人而言,无疑就会陷入失信危机。
此外,对于长期欠费或者恶意透支的持卡人,则有可能被列入银行的黑名单,信用记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购房贷款和买车贷款的审批。近年来,本市多家银行就对一批长期欠费和恶意透支的持卡人,列入各自的“黑名单”,以示惩戒。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慑的作用。对于部分银行员工为了完成任务而办理的信用卡,也就是人们所称的“人情卡”,一般客户的“持卡期”仅3个月;如果没有按承诺在3个月后帮对方注销,很容易成为“睡眠卡”。这类信用卡不仅给银行带来资源浪费,而且也易给客户带来不良信用隐患。有的持卡人虽然是无意间导致透支,与恶意透支有着本质区别,但其在任何一个银行留下的不良信用记录,均可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到相关信息,最终都要由持卡人为自己的失信行为埋单。
所以,如何想让信用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持卡人能有效避免不被列入“失信”名单,一方面,需要银行的“自律”——切实依照规定严格规范发卡审核程序,并适当把握发卡规模和发卡授信额度;另一方面,需要持卡人的“自重”——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在商业消费等活动中杜绝恶意透支。惟其如此,才能确保持卡人恪守信用之道。(刘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