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时评

留下文明祭扫足迹

  □ 彭爱珍

  近日,和家人到公墓祭扫先祖。经过一处墓碑,看见一个孩子在和家人祭扫时,在墓前背诵诗人杜牧的《清明》诗。孩子很小,大概只有三四岁吧,吐字清晰,背得有板有眼。听了孩子的诗,让人觉得神清气爽,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新风。

  家长以这种方式让孩子祭扫先祖,是一种很好的情感表达。我们常说,孩子小不懂事,但让孩子祭扫时,背一首诗确实很有意义。既弘扬了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能借诗传情。而且,家长通过这种方式也是向孩子传递低碳祭扫的理念。

  清明前,在一些地方的公墓,因为大量焚烧纸钱,既有潜在的安全隐患,也造成了扫墓现场的空气严重污染。而扫墓后,现场一片狼藉,一堆堆的纸灰和垃圾,也给墓地管理带来不小的难度。

  眼下,锡城的一些公墓也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扫墓大军。带着哀思来,我们应该留下文明的祭扫足迹。清明扫墓,献上鲜花也好,让孩子背诵一首古诗也罢,这种文明祭扫的方式,体现了现代人的绿色生活理念和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承精神,值得提倡。(作者系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