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警方周刊

周晓华:不负韶华 情暖人心

  从父亲手中接过社区重担,走过街头巷尾,踏遍田间地头,关怀辖区居民,心系群众冷暖,“社区民警”这个看似平凡普通的身份,在这个人的身上却散发出别样的光辉,他就是锡山公安分局安镇派出所民警周晓华。

  2011年10月,民警周惠民带着儿子周晓华熟悉自己经营了20多年的胶西社区。胶西社区有1.1万的常住人口,2.3万流动人口,人口多而复杂,周晓华和父亲加班加点,三个多月里,把社区跑了个遍。

  “群众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社区民警是一个很平凡的岗位,但却最易用执着、用坚守、用热情去温暖他人。”

  2001年1月的安镇是一派祥和的气息,大家都在为春节做着准备,但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件引起轰动,15岁的李某在和同村7岁幼童张某玩耍时,被言语激怒,一时冲动,竟然将张某杀害,面对如此恶性事件,安镇派出所民警投入到紧张的侦查工作中。考虑到李某年纪尚轻,没有收入来源不可能逃得太远,周惠民断定李某肯定躲藏在亲戚家中,于是他对李某的亲戚逐一开展法律教育,在一番劝说下,李某在家属的陪同下投案自首。

  2013年1月,与社会隔离长达12年之久的李某出狱了。如何让李某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生活,成了周晓华心中一直牵挂的事。在长达三个月的走访之中,李某有过恶言相向,有过敌对冷漠,然而周晓华耐心开导,细心询问,将温暖带进了李某的心,并帮助李某解决工作问题,让李某的生活步入正轨,结婚生子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现在的李某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他总是满怀感激地说:“多亏了周警官,让我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20世纪90年代,居民孙某在驾驶摩托车时不慎和汽车相撞,成了“植物人”,家中的顶梁柱倒下了。一个月后,孙某父亲又遇上车祸,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周惠民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对这个家庭的帮扶,为他们募捐贫困金,申请低保,每个月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一部分来帮助孙某一家。这一帮扶就是十几年。“在退休之前,我最放不下的就是孙某一家了,孙某的母亲已经年近70岁,本身就体弱多病,照顾丈夫和儿子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失去社会的帮助,结果难以想象,所以在交接工作的时候,我对儿子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孙家的事情放在心上。”周惠民谈到孙家,满脸忧愁。

  “换人不换情,对群众的苦难随时都要放在心上,只要我在这里一天,我就会尽我所能把群众的事情做好,父亲的接力棒沉甸甸的。”周晓华说。

  随着孙某母亲逐渐年迈,周晓华去孙家的频率更高了,一周都会去个两三次,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给孙某喂食,从来不推辞,不嫌脏不嫌累,甚至比去看望自己的父亲还要多,但是父亲周惠民一点怨言都没有,他说:“我身体好得很,晓华能把我交给他的事情做好就是给我最大的安慰。”

  2018年,周晓华的辖区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建成投入使用。作为锡山区第一所高校,如何配合好学校做好师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挑战。

  去年疫情期间,考虑到滞留在该学院91名外国留学生,他主动进校进行疫情防控宣传教育。他多次前往滨江学院,听取学院领导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要求留守人员及时落实,整改到位。他累计发放、张贴《无锡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致广大在锡外籍友人的公开信》100余份,呼吁留学生能加强自我保护、尽量减少外出,并积极参与联防联控,共同抗击疫情。在留学生提出防护资源有限、外出困难的问题后,他立刻联系学院辅导员,统计好人数后前往药店,购买口罩200个,以解燃眉之急,被留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为“周老师”。

  周晓华用忠诚与热情面对每一天的警务工作,诠释了当代社区民警的坚守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