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保健周刊

覆盖癌种越来越广 诊治方案越来越优

应对肿瘤精准治疗,江大附院 成立12个多学科协作团队

  □本报记者 卫文

  日前,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新增神经系统肿瘤等四个多学科诊疗协作组,至此,该院肿瘤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已达12个。记者了解到,多学科诊疗是近年来各大医院针对复杂疑难病症普遍推崇的一种模式,目前主要集中在肿瘤诊治上。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医务处蔡东焱副处长介绍,该院围绕肿瘤诊疗建立如此多个多学科团队群,这在全市鲜见,目的是为了给患者更精确的诊断和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12个多学科协作组,全集中于肿瘤诊治

  现代医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是大医院专科越分越细,诊疗技术日新月异。专科细分给患者带来更专业诊疗服务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不同专科的医生各自为战,往往偏重应用自己熟悉的专业进行诊治,只重视“病”而忽略了“病人”。

  病人作为个体有其特殊性,另外疾病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治疗也不尽相同,在不同病人或同一病人不同病期的诊疗方案会有不同,多学科诊疗就是在此情况下诞生,并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治。它是由参与疾病诊疗的多个学科专家以共同讨论的方式,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应用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为患者制定规范的个性化诊疗方案的过程,这就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最好体现。

  早在2007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率先在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成立多学科协作组,后胃癌、肺癌、食管癌、妇科肿瘤、原发不明和多原发肿瘤多学科诊疗协作组相继成立。2021年国内神经外科专家鲁晓杰调任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后,收治的神经系统肿瘤患者日渐增多,再加上数月前该院两院区合并搬迁整合了一些优势医疗资源,于是,神经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骨软组织肿瘤、恶性黑色素瘤4个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又应运而生。

  为什么多家医院的多学科协作组都集中在肿瘤诊治呢?蔡东焱介绍,肿瘤是一种综合性疾病,肿瘤诊治技术发展到今天,单一学科或一个科室的专家很难全面评估及诊治肿瘤,非常需要多学科诊疗团队。而对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来说,肿瘤学科是该院“第一梯队”的领先学科,12个肿瘤多学科诊疗协作组体现了该院在肿瘤治疗上的实力,基本涵盖了目前高发的癌种。多学科协作组中的外科、内科、化疗、放疗、护理、心理、病理、超声、影像、检验、介入、康复、营养等肿瘤相关科室的专家,对肿瘤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判断,从而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案。

  医生围着病人转,提供更合适的诊治方案

  江阴60多岁的李阿婆患直肠癌,肿瘤位置离肛门距离近,小于5厘米,当地医院认为不能进行保肛手术,但是她不愿意接受人造肛门,想听听更多专家的意见。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三科主任费伯健接诊后,认为可以腹腔镜下超低位保肛手术,但因病人病期偏晚,手术后复发率高且术后保留的肛门功能不佳。这是一次她从未有过的就诊经历,费主任组织该院多个与结直肠癌治疗相关的科室专家汇聚一堂进行探讨。经过MDT讨论,最终决定先行为李阿婆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待肿瘤退缩后手术,以增加保肛机会并降低局部复发率。令患者惊喜的是,经过新辅助放化疗后,李阿婆的直肠癌肿块竟奇迹般消失了,达到了临床缓解。目前,李阿婆只需要在这个多学科诊疗协作组的关注下,定期复查肿瘤是否复发。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对李阿婆进行了全程治疗管理。

  据悉,在多学科诊疗模式出现前,肿瘤患者普遍的诊疗模式是上外科看病就外科治,上肿瘤科看病就内科治,上中医科看病中医科治。在这种“病人跟着医生走”的诊疗模式下,很有可能接受重复检查、过度治疗、非恰当治疗,最终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如今的多学科诊疗,则是“医生围着病人转”。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如今的肿瘤诊断和治疗有着多种方式,肿瘤有不同的分期,也有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手段,因此,如果只从外科的专业角度来考虑,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费伯健介绍:“如果从我们外科的角度来看,李阿婆的病情完全符合手术指征,但是通过多学科诊疗协作组的集体智慧,让李阿婆获益的,不仅仅是省却了她奔波于多个医院科室、接受重复检查的时间和烦恼,而且选择了更优的方案。与手术相比,现在的多学科诊疗提高了她的生活质量。”

  多学科诊疗+互联网,对接上海专家资源

  以往,肿瘤病人或家属拎着病历资料袋,辗转于各大医院各大科室,联系多名专家诊断、比较多个方案是常见的现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这样做对患方来说力不从心。蔡东焱介绍,多学科诊疗协作组让专家们即便不聚集在一起,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内通过互联网开展院内远程讨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成立12个肿瘤多学科诊疗协作组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与国内外大医院接轨。该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肿瘤医院建立了协作机制,12个多学科诊疗协作组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肿瘤医院是完全对应的,这样一来,如果患者病情需要,院内多学科诊疗还能升格成上海多学科诊疗,进一步凸显优势。就在上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肺食管癌多学科协作组就为两名肺肿瘤疑难病症患者开展了与上海的远程多学科会诊,免去了患者奔波上海的麻烦。

  无论是院内还是和外院的多学科诊疗,受益的还不仅仅是患者,对协作组的每一名成员来说,每一个病例都是相互学习切磋提升的过程,协作本身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而与上海等地的远程多学科会诊,更是以上海标准来提升对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对打造医院领先学科将进一步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