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太湖周刊

蔡晓英:用艺术故事,传递孩子成长的力量

  “我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我愿意写他们的故事。”已经从事群文编导工作20多年的蔡晓英正在进行她新剧本的创作。在别人眼中她是校园剧创编的高手,也是获奖专业户,但在她看来,自己只是专注去体会生活,将对生活和孩子的爱倾注到剧目创作中。

  ■编导生涯20年,她是获奖专业户

  蔡晓英的编导生涯,要从20多年前说起。1994年,她从一名学校的教师成为璜塘文化站的群文工作者。初入文化站,她就显示出编导才能。她创作的第一个戏剧小品《红包》便获得了无锡市一等奖,之后更是接连在省里少儿艺术节、农民艺术节上获奖。2005年6月,蔡晓英正式调入江阴市文化馆,历任阵地活动部副主任、主任,办公室主任,副馆长,馆长等职。

  从事群文工作20多年,蔡晓英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老百姓生活、讲述老百姓故事的优秀作品,她创排的各类群众文艺作品已有百余个,并逐渐形成了为群众所欢迎的个人风格。这些作品因选题严谨,创意新颖,结构独特,题旨深刻,人物鲜明而屡获好评。其中《带锁的日记》《夏令营之歌》《爱的不等式》等6个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我敬阿爸一杯酒》《“坏孩子”的天空》等18个作品获省级奖项。

  因其职务工作优异、专业成绩显著,她先后获得文化部授予的全国首届百名“群文之星”、首届中国文化馆“十大榜样人物”荣誉称号。还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全国故事家”称号。

  ■“校园剧”情节,她与孩子心连心

  “我喜欢写校园剧,从孩子们身上能收获很多,看着他们成长的那种喜悦妙不可言。”在蔡晓英创编的剧本中,有八成以上是校园题材。她告诉记者,初始写校园剧,很是偶然。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时,参演了课本剧《抬驴》。作为家长,又是戏剧文学作者,她友情客串到了剧目排练中,孩子们对演戏的投入和兴奋出乎她的意料,她从编导儿童剧中得到了乐趣和启发。于是,《诚实的孩子》《武松打虎新传》《半夜鸡叫》等课本剧一个接着一个出炉了……

  进入江阴市文化馆后,她逐渐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专业技能。2008年,她应花园实验小学之邀,创作了《带锁的日记》,写完剧本后她觉得这件事儿已经告一段落,但却在不久之后又被力邀作为该剧导演。“在那之前,我并没有作为导演单独编排过节目。”蔡晓英说,后来二度创作的过程十分顺利,情景小品创排中不怎么使用的“时空转换”手法被她用得很是出彩,很多老师认可了她的导演能力。而后,经过不断地调整、磨合,这部剧一路过关斩将,成功荣获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金奖。

  情景小品《夏令营之歌》也是她所创排的佳作。很多观众说,形式很新颖,道具移步换景,中国戏曲时空自由、时空流转的概念与话剧写实的方式相融合。舞台上五个景框,分开时可以是操场上的靶子,也可以是宿舍的小床,合起来便成了校园角落的一个电话亭,道具随着剧情的演变,像“魔方”一样不停变换。这剧在排练时难度不小,五个小女孩,要把高2米、宽1.2米、重60余斤的道具在瞬间推到位,而且是“盲推”,角度和线路还不能出问题。她和花园实验小学的助导刘继英老师一起想办法,通过一步步的分解和耐心反复地训练,孩子们居然做到了。这五个孩子,通过此剧的排练,竟真的成了小小“女汉子”。“校园戏剧活动的开展,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是艺术范畴的语言形体表演上的训练,还能培养各方面的素质。”蔡晓英说。

  ■艺术讲故事,注入力量浸润人心

  看儿童故事书,跟孩子们吃饭聊天都成为蔡晓英灵感的来源。她最自豪的是,有时在交流排练心得时,很多同行会说,“你们这批孩子真‘灵光’。”她总会告诉他们,其实孩子们都是很聪明的,只要用更多耐心去激发他们的灵性,就能看到,孩子们越来越有创造力,一天比一天灵动,一天比一天自信。自信的孩子自然会带来更多的惊喜。他们做作业的速度越来越快,因为他们要留出时间来排戏;他们学习越来越认真,因为成绩一旦退步,会被劝退出剧社;他们越来越有集体观念,因为小心眼会被剧社小伙伴鄙视;他们越来越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他们是学校的小明星……

  老师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家长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变化,他们越来越支持剧目创排。现在每逢排新剧目,家长孩子的积极性都很高,令她更深刻感受到校园剧的积极意义。蔡晓英说,这对她是莫大的鼓励。面对大家的肯定,她默默告诫自己,这成绩的背后是团队的力量。这个团队中有文化系统、教育系统重视剧目生产的领导;有不厌其烦无私帮助的同事;有对剧目排演充满热情的学校指导老师;还有一茬茬聪明可爱的孩子们。

  她说,自己会在校园剧的创作之路上一直走下去,努力让剧中的人物和故事在孩子们心中留下快乐的印迹,期盼多年之后,当他们回忆童年时,会有一种别样的温暖和感动。(韩玲)

  人物简介

  蔡晓英,现任江阴市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曲艺家协会会员,江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