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殷星欢
走进宜兴阳羡东路上的新平盲人推拿所,杨新平正在手把手地向学生教授颈部推拿手法。“揉捏力度要恰当,从斜方肌一路下来,直到肩胛骨。”
30多年前,还在部队服役的杨新平,因一次训练时发生意外,双目失明,1994年复员回到家乡宜兴,开始接触推拿。通过20多年钻研,他已经成为兼具丰富临床实践与学术建树的盲人推拿专家。
“进部队时满腔热血,失明之后落差太大,我一度很迷茫,不想说话。部队领导经常开导我:‘你还有一双手啊!’”回到宜兴,在残联等部门的鼓励下,杨新平开始学习推拿。
在武汉盲校、青岛盲校、南京中医药大学,杨新平系统地学习中医推拿技术。“当时不熟悉盲文,我用磁带录下上课内容,早上醒了就反复播放,一直听到晚上睡觉。”
下转第2版>>>
盲人推拿师“以残助残”传递大爱
上接第1版>>>
尽管杨新平推拿技术略有小成,但当时社会对盲人推拿接受程度不高。他白天教人学推拿,晚上到宜兴宾馆和大小浴室为客人推拿,风雨无阻。凭借着扎实的推拿技术,杨新平赢得了当地居民的认可,并于1997年创办了宜兴首家盲人推拿工作室。
创业容易守业难,推拿技术唯有不断传承创新,方能适应时代发展。“学校学的技术知识在临床上不够用了,我就每年去全国各地学习最新的推拿技术。”为了更好地理解推拿精髓,杨新平还深入系统学习中医知识,先后拿到了医疗方面的主治医师执照、保健方面的高级技师执照,并被吸收为“江苏省中医学会会员”。
2009年6月,他赴京参加全国百强按摩师大赛,一举夺得全国“十佳精英”奖。他还先后六次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世界盲人联盟亚太区按摩研讨会,撰写多篇论文在会上分享交流。
随着推拿所发展步入正轨,杨新平想起当年起步的艰辛,产生了“以残助残”的念头,希望用自己的技术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创业。他到宜兴市聋哑学校,为高年级近30名学生授课。临床辅导时,他和学生之间交流只能靠“手把手”完成,拽着学生的手在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摸索、翻滚,传授搓、揉、敲、滚、拨等推拿手法,往往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
除兼职教师外,杨新平还依托新平盲人推拿所,先后接纳逾百名社会残疾人就业。“小周从小脑瘫,两脚力度不平衡,但学习很刻苦。失明的小许从特校高一开始学推拿,毕业后在我这工作。”杨新平说,“如果招聘一个成熟技师,上手会快很多,对推拿所发展更有利,但如果不接纳这些孩子,他们能去哪里呢?”目前杨新平已先后带了200多名学生。
而杨新平始终心系社会特殊群体,义务为老船工、贫困学生、孤寡老人、消防官兵等推拿治疗30000余人次。“因为自己有过困难经历,我特别能体会弱势群体的不易,加上部队出身赋予我一种社会正义感,希望力所能及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