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探索

擦亮信仰之灯

  □ 顾芳

  备课时翻阅小学语文课本,《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等文章跃入眼帘,一个无比庄重的词语也从心底产生——信仰。

  信仰是对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贝多芬在《致韦格勒》一信中有言:“我不是生来去过一种恬静生活的。”人生的道路上,肯定不会是一路坦途,难免会遇到泥洼和荆棘。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需要一束光指引前进的方向,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在危险来临时依然能够坦然自若,沉着应对凶恶的敌人;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长征途中的老班长为了带着三个小战士走出草地,皱着眉头咽下钢针一样的鱼骨头。这些都是有信仰的人,正是对于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让他们勇往直前,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事迹让我们坚信,胜利属于拥有伟大信仰的人。只有坚定信仰才能激发拼搏向上的勇气,战胜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获得最终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本,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要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头脑,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勇做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关系,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搏击的能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坚定的信仰,才能不被形形色色的思潮所迷惑,不被困难所击倒。要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坚守信仰,不忘初心。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孩子们筑牢信仰之基,正是每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作者单位: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