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乱接管、不按规定设置隔油池等问题让部分排水管网“遇雨冒污”

控源截污,末端管理需加强

  历时5年的深化排水达标区整治于去年结束,全市排水管网得到修缮提升。但小区内部雨水管网日常养护缺位、仅靠有限的执法人员难以有效规范餐饮店排污行为等问题浮出水面。“这类末端管理不到位,就难以遏制一下雨雨水管就冒污水等现象,使雨污水管网使用寿命缩短,影响今年全市70%以上河道达III类水治理目标的完成。”近日,滨湖区河长办人士说。加强管网养护、监管等末端管理,是当前精准治水、控源截污“提质”的势在必行之举。

  ■ 部分餐饮店不按规定设隔油池

  梁溪区新明路,一眼望去几乎都是餐饮店。“这里的污水管设于2010年左右,去年我们检修挖开一看,约30厘米粗的管道里,都是餐饮店油污水直排后形成的油脂块,用高压水枪也冲不动……最后只能将近1公里的污水管截掉后重排。”梁溪区水利局排水处处长邹贤武说。按国标,这样的污水管使用寿命是20年。

  餐饮店等按规设置隔油池、毛发收集池且每月清理,在上一轮排水达标区建设时进行了强化检查和督促。“今后要对此加强监管,否则几年后管道淤堵、渗漏后经雨水管直排河道现象将重演。”滨湖区蠡湖街道生态环境办主任江梽峰说。前不久,他在东顾巷路巡查,发现一家烧烤店未设置隔油池等设施,一问,店主竟说是新店,领证时没人告诉他要装这些设施。

  加强监管,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江梽峰认为,街道、社区发现类似问题只能劝说,一些商家听后迟迟不动,而市级执法队伍人员偏紧,往往难以顾及。“街道如有执法权,就能及时处罚,对其他商家也会有震慑力。”

  ■ 雨水管网应加大养护力度

  蠡湖街道震美路部分餐饮店门前,雨水井栅栏颜色要比其他地方深,而且油腻。附近居民反映这是餐饮污水直接倒入雨水井引起的。上班经常路过这里的张先生说,这几年污水管网有人日常巡查,而重要道路旁的雨水管一般到汛期前后才有人查看,小区内部、河道周边的雨水管则少有人管护。

  在上一轮排查整治中,该街道长仅10余公里的雨水管竟然发现亟需整改的问题2000多个。“多数是雨水管结构性缺陷及污水管错接、渗漏,导致污水进入雨水管引起的,这直接影响河道水质。”江梽峰说。他认为应雨污同管,将雨水管也纳入日常巡查养护范围,同时形成街道、社区、养护单位共同巡查机制,及早发现问题、整治问题。

  可喜的是,滨湖区近期在市区率先开展雨水管系统整治。“今年要对所有雨水管摸排查测并落到图上,明后两年要对混接、不畅通之处全面整改。”区住建局人士介绍。梁溪区住建局近期也将开展雨污同管,并通过开通随手拍等网络端发动群众加入管网监管、养护队伍。

  ■ 地下工程要“一张图”推进

  “治水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在加强对社会行为的监管时,也应杜绝野蛮施工。”滨湖区河长办人士说。

  在蠡湖街道生态环境办的巡查信息网里,多次发现小区在水气等施工过程中随意将雨污水管损坏填埋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水气等管道入地本是有利于城市形象的好事,但如施工单位只按照自己口子上的图纸施工往往会导致野蛮施工,也不利于全面截污,地下工程施工还应在所有管线“一张图”的情况下推进。

  在住宅小区、综合体等装修时管道错接、小区雨污水管混接等现象也有,往往等到污水溢流才倒查发现。江梽峰认为,上一轮整治后各小区的雨、污水管道,排口等都已有图可查,物业应在住户装修时按此负起指导、监管责任。“唯有大家一起行动、管好末端,才能让我们身边的河湖更清、更畅、更美。”(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