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梁溪区扬名花园小区响起《歌唱祖国》的歌声,来自我市多个系统和社会组织的上百名志愿者聚在一起,把30多项由社区居民点单的志愿服务带到了老百姓家门口。当天,文明家门口——“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正式启动,将作为我市党史学习教育的组成部分走进20个社区,对接群众需求,转化学习成效。
“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入社区,党的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挖掘身边的“红色资源”感染身边人……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层层带动、精心组织,着力铺筑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深入基层激发全民学党史的热情。
送学上门
党史宣讲掀热潮
“百年风雨路,奋斗铸辉煌。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苦难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近日,梁溪区清名桥街道清扬一社区第七党支部的红色花园里,每周一课的“板凳课堂”如期开讲。社区老中青三代人围在一起,从“源头”共话初心使命。社区活用资源讲党课,以“党史送学上门”的形式,在年轻党员和老党员之间连结起红色纽带。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除了“板凳课堂”,梁溪区还搭建了“庭院课堂”“广场课堂”,组建运河“讲”声百姓名嘴宣讲团开展百场红色宣讲,让“红色讲师团”“百姓名嘴”、骨干教师、退伍老兵等深入基层,运用通俗易懂、鲜活生动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打通理论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使宣讲保质保量、深入人心,全市各地纷纷组建“实力派”讲师队伍。滨湖区从机关领导干部、各级党校、“百姓名嘴”中精挑细选出120余名专家教授讲师,组成区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深入全区各地和有关系统开展宣讲,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级宣讲活动近500场。最近,新吴区在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举行国防教育宣讲团成立暨“百场国防教育宣讲 致敬百年大党”启动仪式。区里挑选了17名政治素养高、政策理论功底扎实的专家教授,专职加入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
开通专线
党史学习在身边
暖风微醺,正是紫藤花盛开时节,蠡湖景区渤公岛紫藤花棚生态长廊每天游人络绎不绝。景区在长廊内布置展出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到各个发展阶段的上百幅图文并茂的宣传版面,让市民在饱览山水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党的发展和奋斗历史。
深入挖掘身边的“红色资源”,精心设计串成学习游览专线,寓学于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是全市各地正在纷纷开展的学习实践。江阴长泾镇整合蒲墅里、张大烈故居、革命烈士英名墙等红色教育资源,打造“薪火益传”青少年红色研学路线、“初心寻访”红色行等红色教育路线,用脚步丈量革命历程,用心灵感悟革命精神,通过体验式“游”学、沉浸式“忆”学、互动式“研”学,牢记革命先辈无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新吴区鸿山街道结合乡村旅游,打造了13个特色“党史学习主题景观”组成长约3公里的“走学党史”专线。“梁溪党建联盟号”游船线路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秦邦宪故居、张闻天故居,走入中国丝业博物馆入党教育初心阵地、古窑遗址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等红色资源点,开展“讲述红色故事、展示红色物件、诵读红色经典”活动,感受革命情怀,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宣讲课堂送学上门,课下专线实境体验,课上课下的同频共振切实提高了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实事为民
成果转化出实效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受洗礼、有提升,更要让群众百姓受教育、得实惠。为此,全市上下展开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效。
近日,市机关管理局制定下发《“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计划》,围绕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明确做好赏花季开放市民中心停车场、为租用市民中心地下功能用房的部分企业解决困难、实施采购扶贫等14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
4月21日,市委网信办和市大数据管理局联合召开“学史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发布会,表示将联合三大通信运营商、灵锡和蓝深两家互联网公司、江南晚报融媒体和大数据协会等单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该活动将全力推动解决一批网民群众、基层单位、互联网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学党史、悟思想最终要体现到办实事、开新局上。正在全市上下展开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挥各方力量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通过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朱冬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