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财经周刊

拒保事件折射新能源车保险短板——

车主呼吁专属险种尽快“出炉”

  □本报记者 吴梦佳

  近来,“上海车展特斯拉”维权事件后,又传特斯拉新车拒保消息,事件影响传导到了车险行业,拒保消息更引发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关注。

  保险公司称并未拒保

  记者了解到,被传闻波及的平安产险对消息做出否认,称公司没有“在部分省市暂停为特斯拉车主新上险”的情况。但有部分公司关闭了第三方投保渠道,只能从公司直销渠道购买保险,以控制风险。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保险从业人员告诉记者,虽然不会拒保,但目前来看,新能源车的确理赔率高,由于其关键部件新能源电池出险时容易全损,而电池的价格占汽车总成本的40%左右,赔付风险较高,所以他们在邀约续保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对驾驶习惯不好的车主在续保和自主定价方面相对会更谨慎。

  由于新能源车环保、静音、耗能低,对消费者来说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近年来销量稳步增长。来自无锡市车管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无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1.6万辆。对于队伍越来越庞大的新能源车主来说,能否拥有保障全面、使用方便、价格合适的保险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用车体验。新能源车保险也将成为保险公司竞争的下一片“蓝海”。

  目前保险版本与燃油车相同

  新能源汽车目前与燃油车投保上有何差别?一家本地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两者适用同一个综合商业条款,有的车主会觉得新能源汽车保险比燃油车贵,其实是因为很多新能源车本身购车价较高,而商业车险中的车损险与新车购置价直接相关;且新能源车有“补贴”概念,保险公司计算车损险大多按补贴前的汽车总价来计算,价格上自然会有所差别。此外,由于新能源车部分车型免征车船税,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是列入免税名单的车型,与燃油车相比每年可少交几百甚至上千元费用。

  “在论坛上看到‘前辈’支招,新能源汽车投保附加险选择有‘学问’。据说涉水险是针对发动机的保障,而新能源车没有发动机所以没必要买。此外,新能源车相比传统燃油车更容易自燃,电池长时间充电较为危险,自燃险必选。但4S店的人员告诉我需要购买的险种与燃油车一样,这是怎么回事?”白领小纪最近刚换了一辆某国产品牌的电动汽车,用来上下班代步,她在给爱车投保时还产生了这样的疑惑。

  保险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去年实施第三次商车费改后,全车盗抢保险、自燃、发动机涉水、不计免赔率等7个方面的保险责任已经涵盖进车损险保障范围,购买车损险即拥有这些以前属于选配的附加险,所以新能源车目前购买商业车险与燃油车几乎没有区别。

  车主呼吁专属险种尽快“出炉”

  由于新能源车在车身结构、动力系统、使用场景、维修保养等方面较传统汽车存在较大的区别,其风险特征和事故原因也呈现一定特殊性,很多新能源车主接受采访时提出,燃油车同版车险其实并不够用,希望保险公司尽快开发专属特色险种。

  新能源车主小胡表示,“新能源车遇到的情况与燃油车不一样。比如会遇到车机系统死机、卡顿等情况,而这些不属于理赔范围,希望保险里增加这方面的保障。”另一名驾驶新能源车已经5年的小曲告诉记者,“目前保险里不包含电池损坏引起的责任风险,但其实这个部件很关键。在厂家质保期内不出险还好,一旦发生此类事故,很容易出现定损难、理赔难”。

  据悉,目前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也在积极研究针对新能源车的保险。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行业制定新能源汽车保险示范条款,探索在新能源汽车和具备条件的传统汽车中开发机动车里程保险(UBI)等创新产品。不过由于新能源车受总体保有量小、车型迭代快、产业化时间短、潜在风险未完全显现等因素影响,行业掌握的新能源车的承保理赔数据有限,影响了对于新能源车险风险保费的测算。目前业内尚未听说有新能源专属特色险种投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