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教育周刊

迈步“十四五”,梁溪教育胸怀大格局,展现大手笔,建成一所办优一所——

让梁溪娃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积余实验学校运河分校的设计方案被推翻后重新设计,于近期再度进行了方案论证。设计方案被推翻虽费工夫,却是一件喜事!梁溪区在校园建设上追加投入,把周边的一片商业用地圈给了这所待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这一个小细节,不难看出梁溪区规划布局教育资源的力度和决心之大。梁溪区三年计划新建8所初中校增加9000个学位;集团化办学模式持续优化升级,展现独具特色的“梁溪样板”;把好门槛设好通道,让梁溪走出越来越多名师、名校长和名班主任……日前,记者对话梁溪区教育局局长潘鹰时了解到,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梁溪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打出组合拳,展现惊人行动力。

  三年要新建改扩建37所学校,正从纸面扎实落到地面

  梁溪区地处中心城区,其城市建设已经高度成熟,建新校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区域现有学校大多建筑、设施设备陈旧,办学条件与市民教育需求相比逐渐产生差距。区域教育资源配备怎样匹配其义务教育阶段高地之名,满足辖区居民日益提升的教育需求?

  重视并优先发展教育,“十四五”开局之年梁溪区挑“硬骨头”啃。潘鹰介绍,区委区政府突出入学矛盾重点区域的学校建设,优先解决重点区域“学校缺”的问题,在去年“优化完善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基础上,今年又制定了“梁溪区教育布局调整三年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3年)”,新建、改扩建学校数量提升至37所,其中新建8所初中校,将提供约9000个学位。

  按照高标准、高要求新建起来的学校设施设备完善,辖区现有学校整体办学条件也在提档升级。“我们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总投入约1.5亿元,通过项目化运作促进各校升级校园文化和设施设备,从而整体提升办学水平。”潘鹰解释,比如崇宁路实验小学的校园面貌已有10多年没有改善,逐渐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此前学校经过专家指导结合时代发展对自身办学理念、历史课程建设以及办学内涵、特色进行了整体优化设计,申请进行改造。如今,这所百年名校将其深厚的育人底蕴与先进的育人理念融合,焕然一新的校园面貌以及智能化、数字化教育方式给教育提供助力,给了家长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集团化办学升级至3.0版,展现独具特色的“梁溪样板”

  2016年成立首批5个教育集团,试水集团化办学,2018年在国内率先实现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区域全覆盖,梁溪区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步伐迈得铿锵有力。“十四五”开局之年,集团化办学改革进入深水区,梁溪区魄力依旧,大胆启动集团化办学3.0模式。

  去年,梁溪区在全国首创邀请第三方专业教育评估机构开展区域集团化办学绩效评估工作,组织了一批知名教育专家对全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研和评估。“专家一致认为,梁溪区集团化办学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梁溪样本’,并对进一步推进集团化办学提出了建议。”潘鹰表示,今年起全区启动集团化办学3.0模式,通过重构集团办学模式、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文化内涵建设,全面激发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活力。

  根据规划,梁溪区将优化集团结构布局,以区域内优质品牌学校为核心点,按照地域相近、文化相通、感情相亲的原则优化集团的组合,有效调动各中小学校办学积极性,增强发展向心力。同时探索试行“纵横双向”集团运行模式,在教育集团中构建“纵横交互”的集团化办学格局。每个教育集团都有两种形式,纵向运行模式是紧密型学校,同一集团内各校由同一个法人一管到底。横向运行模式是协作型学校,集团各校法人不同,以优质学校为核心各校各负其责又相互协作。“这样有利于各校在吸取优质资源的同时放开手脚自主、特色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潘鹰说。

  提供平台畅通渠道,梁溪区出名师、名校长

  好学校需要好老师来支撑。强健教师队伍,也是梁溪区教育局“十四五”发展最关心的大事之一。“评价一个区域的教育好不好,就看那里出的名师、育的英才多不多。我们区自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以来,越来越深入感受到好老师的重要性。”潘鹰坦言,把压力化为动力,梁溪区近两年来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动足了脑筋。

  把好教师入门关,梁溪区教育部门不再跟着“大部队”等老师来,工作人员扛上宣传资料和背包,跑到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各大师范院校主动去寻求优秀人才。拿出十分诚意,梁溪区收获了一大批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的优秀毕业生,新入职教师中双一流和部省共建高校毕业生占比、研究生学历占比、优秀毕业生占比均显著提升。仅以去年底校园招聘中的东北师范大学考点为例,入围考生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41.67%,研究生学历毕业生占比达54.17%,优秀毕业生占到了33.33%。

  推进区域教育水平再攀高峰,不仅要留住老师更要畅通发展渠道。梁溪区从教师发展和待遇方面精心做文章,“新教师三年培养行动计划”“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工程”等为老师发展提供平台,畅通渠道,期待今后五年,从梁溪区走出有影响力的知名教师、校长以及班主任。“我们还推出了‘引智工程’‘梁溪银龄教师计划’,优化教师绩效考核分配,逐步打破吃‘大锅饭’的现状,让骨干且真干的老师收获更多。”潘鹰直言,政策释放的利好正在教师间形成积极的氛围,“去年我们区评市级教学能手时,有31位老师申请参评,这是以往没有的事!”

  梁溪教育,未来可期。正如潘鹰期待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梁溪区的孩子不管住在哪个小区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陈春贤)

  链接

  Q: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梁溪区如何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A:第一,进一步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撬动学习方式转型。

  梁溪区将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手中必须要有“教学工具箱”。为改变育人方式,我们举全区之力,研制出每一科、每一课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建构了线上和线下混合的新型学习样态。全区每位老师都参与进来,惠及每一个学生,这可能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区将继续优化任务单的设计和使用。在尊重学科逻辑的前提下,重视生活逻辑,研制出具有“大单元”“大情境”“大概念”“大结构”等特征的任务单,以任务单为载体,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二,进一步深化“命题与评价”改革,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在一段时间内,梁溪区将以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导,加强教与教学评价的改革。命题是“指挥棒”,梁溪区采取“逆向设计,倒逼改革”的思维,积极启动作业和考试命题设计改革。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主科删繁就简,强调在具体情境中的阅读、思考和知识综合应用。科学、艺体等科目探索多元化的考试方式,逐步形成了“全学科、全学段、全过程”的质量检测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启动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系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第三,进一步放大“集团大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实践中,梁溪区形成了紧密型和协作型两种集团模式。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十分强调校际的大教研活动。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第一资源、第一推动力。全区以“深度学习、思维课堂”为研究主题,积极引入高校支持资源,加大教师专业发展力度,让教师从惰性的心智模式转向成长型的心智模式,进而实现校级之间的均衡。

  Q:“三名”培养工程的三年计划具体是怎样的?

  A:推进“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加快优秀教育人才培养,梁溪区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培育出2-4名省特级教师、20名左右市学科带头人、40名左右市教学能手。培养出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校长1-2名,省、市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校长5-10名,区名校长15名左右。培育出1-2名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班主任,8-10名省、市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班主任,20名左右区名班主任。(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