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生活周刊

反食品浪费法来了

适量点剩余带成新风尚

  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惩处“舌尖上的浪费”有法可依了。当下,文明餐桌、勤俭节约的理念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大众对食品浪费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不少餐饮企业也开始行动起来,推出各项举措来减少“舌尖上的浪费”。那么在锡城,市民用餐光盘了吗?各大餐饮门店的执行情况又如何?对此,记者于近日走访了市内多家餐饮店。

  市民光盘意识显著提高

  上周四中午,记者来到位于海岸城5楼的一家川菜馆,正值午饭时间,店内坐了不少前来就餐的市民。记者注意到,有一桌的6位顾客在吃完饭后,让服务员拿来了多个打包盒,将剩余的菜打包带走,还有几桌的顾客刚刚吃完离开,餐盘里几乎没有剩菜。该店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点餐时,她会引导顾客按量点餐,适时提醒他们不要多点、避免浪费。“现在多数市民都有打包的用餐习惯,餐饮浪费现象不多,光盘意识相比以前提高不少。一般来说,家庭用餐食物浪费情况较少,很多人吃不完就打包回家了。不过,如果请客聚餐的话,大家都不好意思打包,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行为。”

  一直以来,自助餐厅被视为最易产生浪费的餐饮业态,也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近日,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不少自助餐厅开始推行半自助模式、预收押金等措施来防止浪费。在梁溪区的一家自助餐厅内,“厉行节约、勤拿少取”之类的提示随处可见,对于一些拿取食物较多的顾客,服务人员也会进行善意提醒。该店负责人黄女士告诉记者,来吃自助餐的客人大多抱着“必须吃回本”的心态,取餐时不理性,容易造成浪费。针对这一现象,他们餐厅落实了分轮点餐、限时就餐等新方式,强化顾客的节约意识,食物浪费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根据一项国内权威调研报告显示,75.1%的受访者认为餐饮消费环节浪费最严重。不包括居民家庭饮食中的食物浪费,国内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大致在170亿至180亿千克。如果按每人每天0.5千克粮食计算,一年能养活近1亿人。不过近年来,随着杜绝浪费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注重节俭与环保,文明意识不断提升。

  文明饮食成企业自觉行动

  去年8月,无锡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向全市餐饮业发出倡议,号召餐饮企业深入做好“光盘行动”,主动提供小份菜、半份菜,得到了多家餐厅的积极响应。经过数月的推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锡城不少餐饮店都积极参与践行,在生产、经营等多环节履行与反食品浪费相关的义务,“光盘行动”成效初显。据该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反食品浪费法已经正式实施,协会将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大力倡导文明用餐,引导餐饮行业健康发展。

  当前,不仅各大餐饮服务场所大力倡导光盘,不少餐饮企业内部也在积极践行节俭之风。“我们集团的员工餐厅是自助选择菜品,坚持‘吃多少取多少’原则,在餐具回收的地方每天还有志愿者值班,发现有员工出现剩菜过多的情况会予以罚款。”君来集团副总裁丁晏告诉记者,他们集团推行“光盘行动”已近10年,不管是在集团旗下的高星级酒店、自助餐厅等公共餐饮场所,还是集团内部的员工餐厅,都在贯彻节约精神,营造勤俭的良好风气。“为了有效掌握‘光盘行动’的最新情况,我们还会对回收的厨余垃圾进行称重记录。以前的厨余垃圾往往要装满几大桶,但现在其总量有了明显的减少。”丁晏表示,通过这些年的宣传与努力,很多员工和顾客的光盘意识已经有了显著提高,节约粮食也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自觉行动。

  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

  虽然厉行节约已成为社会共识,各地餐饮行业也开展了不少杜绝浪费的行动,但是行业内仍然存在店家“松紧尺度”不一等问题。在滨湖区万达广场一火锅店从事服务工作的小冯告诉记者,她平时会协助顾客点餐,如果点多了也会提醒一下。“有的顾客如果吃不完也不愿意打包带走,我们就会及时给予提醒。”

  有业内人士认为,要减少餐饮浪费现象,不能仅靠商家一个又一个“新招式”,更需要整个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以及更为精细化、人性化的社会化服务。“一方面,商家可以在顾客用餐过程中强化节约理念,适时推出一些激励性的措施,对实现光盘的客户给予优惠,或者还可以赠送果盘等免费小食,来鼓励消费者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另一方面,从消费者自身角度出发,也应提高‘光盘行动’意识,培养适量点餐、打包剩菜的习惯,让文明就餐成为市民生活新风尚,从而营造和谐消费的社会环境。”

  该人士表示,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市民加入,反对浪费、以节约为荣将成为社会共识。

  (尤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