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是研究测量的科学,是实现计量单位制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它是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计量也是维护贸易公平、保护广大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手段。计量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近年来,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紧扣“聚焦高质量发展、聚力高水平监管”主题,加快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关注民生计量,持续提升计量服务供给质量,强化计量监管,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秩序。
“小计量”服务“大民生”
日常生活中,市场交易需要用到各类衡器计量商品的重量;水、电、燃气费用结算,需要水表、电表、燃气表来计量;大众关心的空气质量,需要用环境计量仪器来进行测量;医院用于日常诊断的体温计、血压计、B超、X光机、心脑电图机等仪器设备,都是计量器具……在我国,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等领域的33项45种工作用计量器具被纳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由各级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以计量惠民、服务民生为重点,多措并举构建民生计量保障体系: 建立“计量惠民”长效机制,累计创建“江苏省诚信计量示范单位”298家。应对百姓诉求,每年免费检修血压计、老年人老花镜5000余台(件)。有效落实强制检定停征收费,2020年停征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收费3027.9万元。积极推进水表、电表、燃气表“民用三表”计量管理,加强民生计量执法力度。每年完成2000批次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各类定量包装检查,规范市场计量行为。
夯实高质量发展计量基础
计量是现代工业生产的“眼睛”,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计量检测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进厂的检测分析,到生产工艺流程中各工序的质量监测控制,直至成品、半成品检验,都必须有计量检测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加强计量管理、使资源合理有效地配置,能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聚焦高质量发展,夯实计量基础,稳步提高计量供给质量。全面提升了工业企业计量管理能力,全市共71家企业通过国家级3A测量管理体系确认,累计17家企业获评“江苏省能源计量示范单位”。夯实了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基础,累计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670项,建成“国家物联网感知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江苏省数控测量加工设备计量中心” “江苏省传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各级计量平台。全力打造“智慧计量”开展精准服务,为中国中车、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无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无锡透平叶片、中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公司提供增值服务。
提质增效优化营商环境
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市市场监管局以“规范行为” “优化服务” “提高质量”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改革,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先后取消了“建立社会公正计量行(站)审批”“计量检定员资格核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等审批事项,同时加强与计量审批部门业务协同,管理方式从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管,实现取消审批与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无缝对接。将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申请条件、办事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联系方式和投诉渠道等在江苏政务服务网上对外公示,提高了办事效率和透明度。
审批机制进一步优化,服务方式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压缩和减少审批时限和审批环节,完成“一对一”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流程优化,计量标准器具核准事项办理期限由法定35个工作日,缩短为承诺6个工作日。持续推进和完善“不见面审批”,市本级计量许可审批事项还提供网上预审服务,符合要求后再转入审批系统办理,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目标。计量许可审批事项推行首问负责制、“AB”岗工作制,推行“午间值班制”,开展“延时、预约、上门”等延伸服务,营造“推开我的窗、成全你的事”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