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这位把一生浸在稻田里、为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人,11年前曾在无锡发出心声:努力发展超级稻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2010年6月20日至21日,上海世博会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高峰论坛在无锡湖滨饭店举行。袁隆平作为特邀嘉宾赶赴无锡参加论坛。当时的市农林局工作人员姚静作为联络员全程陪同。
“袁老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讲得最多的就是超级稻话题。”姚静回忆道。论坛上,袁隆平慷慨激昂地介绍了研究进展:超级稻的亩产量已达800公斤,到2012年有望达900公斤!他希望“能在90岁时看到亩产量超过1000公斤的第四期杂交稻”。期间,袁隆平还在湖滨饭店接受了上海东方卫视记者采访(如图),并采访中提出根据亩产量补贴农民的建议,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当看到袁隆平在采访现场题词“努力发展超级稻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时,姚静等无锡农业条线工作者心情都很激动: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誉,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专家尚如此执着地奔走在农业条线,无锡农人更应坚守本心,为种好粮食出一份力。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袁隆平非常随和,对他们提出的签名、合影要求也欣然应允,没有一点架子。
2018年,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首个丰收节江苏的主会场设在无锡市的江阴华西村。袁隆平院士欣然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并祝愿江苏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推进稻米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事实上,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无锡也种过。据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奚茂兴回忆,1983年起无锡开始种杂交稻。这是早熟籼稻品种,种植时间为5月至10月。杂交水稻产量高,当时每亩可达1000多斤,全市约种了30万亩,约占整个水稻面积的30%。后来,因这类水稻稻穗易掉粒,米质较硬、缺少粘性,不太符合江南人喜欢的软糯口味,我市于1985年开始逐步缩小杂交稻种植面积。后来我市水稻就全面种植米质软、香、糯的早熟晚粳稻了。“这是区域习俗导致的,并不影响袁老对我国甚至世界粮食产业的贡献。”业内人士说。
“如今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无锡也全面落实‘粮食生产提质增效,面积不低于上年’的要求,为‘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作出应有贡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说。他们向袁老致以崇高的敬意:袁老,一路走好,您倾尽一生为国为民的精神,激励着无锡农人继续在粮食生产方面挥洒汗水!(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