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要闻

系统根据雨量自动推出调度方案,多部门联网对64个道路易积水点提前防范——

智慧防汛 无锡走在全省前列

  本报讯 “25日晚上起下小雨,64个道路易积水点安然无恙。”昨日上午,市防汛办主任张小稳在防办智慧平台上查看易积水点现场视频后说。他介绍,今年我市大力推进智慧防汛建设,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使防汛步入人防和技防相结合时代,并走在全省前列。

  4月底,我市64个道路易积水点和18个易积水的公铁立交的视频监控网络端口接入市防汛指挥部决策系统(如图)。“市防办与市政、交通和相关板块于去年10月起联合推进道路易积水点工程整治,联网后市防办可实时、全面了解每个点的工程建设状况和人流量、车流量等情况,督促相关单位加紧整改,确保汛期不再有涝水。”市防办相关人士说。

  从防办智慧平台看到,去年积水严重的高浪路易积水点在昨日大雨中未积水。“我们一开始主要考虑通过增设泵机、改造管网来提升道路排水能力,部门协同整改特别是实行智能联网后,我们意识到要由单点防范转向天上、河里、陆上统筹协同防范,使整改更对症。”我市市政设施管理处相关人士说。高浪路易积水点虽因高浪路改造,防汛建设要延后,但市政等部门正多措并举实施应急防范:增设2台泵机;针对高浪嘉园小区雨水涌向高浪路雨水井的情况,在小区绿化带中开挖临时集水池,并开挖排水明沟把小区雨水与非机动车道雨水引至临时集水池中,缓解道路积水压力……目前此处工程建设已进入尾声,进度较原计划提前一周。

  今年起,汛期排涝调度将不再只依赖防汛资深人士的经验。“去年底我市建成全省首个智能调度系统运东城市防洪大包围,会根据雨情水情及以往调度资料,自动计算后推出最优调度方案。”张小稳说。他打开系统模拟了下,在一个方框内输入“未来3小时雨量80毫米”信息。屏幕右边迅速跳出推荐执行方案:大包围南门水位为3.2米,建议开启仙蠡桥北枢纽2台泵机1小时,江尖枢纽2台泵机4.5小时,利民桥枢纽4台泵机3小时……“从我多年防汛经验看这是最优方案,智慧防汛更高效、省力。”他说。目前系统还在进一步优化,主汛期可投入应用。

  近日,市防办的信息化应急指挥抢险系统收到1架无人机发来的信息:堤防发现一处管涌,请立即处置。2分钟不到,系统就显现水文监测遥控船实时监测到的河宽、水位、水速等信息,市防办马上制订应急措施。这是近日我市一场防汛演练中的场景。张小稳介绍,目前市防办无人机已由去年的1架增至5架,并增设了1只水文监测遥控船,这样一旦汛期突发险情,防办不用再急吼吼地打电话找人了解情况,险情处置效率可提高30%以上。

  (朱雪霞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