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太湖周刊

许达:学书有道 睿智通达

  中午时分,一个电话打给许达,他正在吃饭。记者向他提出“无锡中青年文艺名家”系列报道的采写需求,他随即撂下饭碗,认真回复起来。这通电话打得有些不择时机,却把许达豁达开朗的性格勾勒出来。来自江阴的许达是当今书坛优秀的中青年书家,业内用“睿智与通达”来评价他。不管是豁达的许达,还是通达的许达,或许正是因为他对事理认识得透彻、以达观的态度看待人生,他的书法创作之路也越发四通八达。

  ■学书更重要的是读书

  许达的艺术履历很长,光是记录其入选国家级展览的条目,就多达30余个,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全国职工书法展优秀作品奖、第二届江苏书法奖最高奖……这些行业重大奖项,他一一拿下。许达还在我省最高艺术殿堂——江苏省美术馆办过个展。许达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离不开他经年累月的书法研习。用他的话说,“入得书房即不知疲倦,或酒后挥毫,或临或创,自觉不可一日无书,想老米所谓‘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此非虚言也”。

  许达20多岁时,经常利用长假到杭州学习书法。他还记得,当年,汪永江曾说过,“没有早熟的书家,一个书法家的成功,没有十五年到二十年跌打锤炼是不成熟的”。当时,许达曾怀疑,而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回想汪老师此言,始为信服。许达十分认同著名书法家沈尹默的话,“学书所关,不仅在临写玩味二事,更重要的是读书阅世”。许达注重从古代经典中汲取养分。这些年,他又北上拜师学艺,参加国学班,遇名师,交良友,发奋学习,受益良多。

  ■“睿智与通达”的许达

  2019年初夏,中国书协在书法圣地绍兴兰亭隆重举行“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活动,倡导艺文兼备。全国近百名中青年书法家受邀参加,许达是其一。展厅中,许达的一幅行书《临米芾葛君德忱帖卷》和一幅行草书《读书心得轴》,引起业界高度关注。中国书协理事兼学术委员、江苏省书协副主席、苏州市书协主席王伟林评价许达的这两幅作品:“清气扑面,似山涧清泉,汩汩而出,悠然自得。魏晋风度,跃然纸上,一派江左风流,煞是可爱!”

  王伟林说,其实,生活中的许达就是一位充满睿智又通达平和的谦谦君子。江阴文艺界好戏连台,书法活动更是频繁,王伟林每次前去观摩交流,总能看到许达忙碌的身影。更让王伟林钦佩的是,许达作为一名体制外的书家,对自身的艺术追求、人格追求、精神追求有着严苛的要求。他重技法的锤炼,精益求精,但他更注重学问和修养的积累,将从事书法创作看成是毕生的事业。许达说过,“我辈学书,首在博学,从高处着眼,学习古人经典,务求厘清渊源,通晓流变,没有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古人传世书作浩繁,良莠不齐。如何于前人经典中学习,是学书者之大难题。对此,许达有自己的看法。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许达认为,这里的“敏”字,除指勤奋外,还应有敏锐之意,有判断力,不盲目好古、照单全收。学书也是如此,应机敏地加以拣选,即《中庸》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书法也当恪守中庸之道,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知行合一,方能得其大道。”许达说。

  许达善行草书,取法魏晋经典,融合宋明诸家。他的字,贵在能大小兼容,小字精微而坚挺,书风雅逸;大字厚实而旷达,神采飞扬,激情澎湃,生机勃勃。不管是对大字收放自如的掌控,抑或是让小字在宣纸上舒缓地流淌,皆是作者心性与才情的流露。在他看来,书者之心态、心境尤为重要。凡作书,无意为之,反得高妙;刻意而作,反显伧俗。许达认为,学书者当心无旁骛,潜心研习。若朝秦暮楚,浅尝辄止,则行不能致远。唐代孙过庭《书谱》有言:“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是对许达书法艺术的最好注解。(张月)

  人物简介

  许达,江阴人,1974年生,中国书协会员,民盟盟员,第三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江苏省书协理事,江苏省书画院特聘书画家,无锡市书协常务理事,江阴市书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美术院无锡分院副院长,江阴市政协委员。作品获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乾元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全国职工书法展优秀作品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第二届江苏书法奖最高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