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太湖周刊

李少红、贾樟柯、管虎等影视大咖在锡畅聊——

数字时代,影视基地的 下一个机会在哪儿?

  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十几年高速发展,从10亿元票房到600多亿元票房,如今已经占据了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席位,在此期间,影视基地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如今,在中国电影产业的新一轮发展期中,影视基地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无锡作为最早打造国家级影视基地、发展数字产业的城市,将会迎来怎样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近日,“中国影视基地高峰论坛”在无锡举行,导演李少红、贾樟柯、管虎等业内专家悉数到场,畅聊影视基地发展新格局。

  在专业服务中寻找新机遇

  进入2021年,春节档全国票房冲上了78亿元,比2019年增长32.47%,同时创造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周末票房等多项世界纪录,这一系列亮眼数据背后是中国电影在制作和类型上的突破,是中国观众在鉴赏和审美上的升级。

  也正是看到了这个产业背后的巨大潜力,很多城市在影视基地的建设上蓄力发展。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著名导演李少红告诉记者,全国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多,各种设施和服务逐渐完善,拍摄也越来越便利,但还是有一些特殊的拍摄需求很难被满足。“我与很多影视基地有过合作,《大明宫词》的很多取景地就在无锡,我很期待去看看水下的那个摄影棚。”她说,很多基地并没有适合水下镜头拍摄的地方,这就意味着整个摄制组要迁移拍摄地,成本和周期都会增加,“一个基地所能提供的服务越多元,就越能吸引剧组。”

  著名导演、编剧管虎提出了类似的期待,从《斗牛》临时搭一个景,到《老炮儿》再到《八佰》,他深刻感受到基地对电影拍摄的重要性。但在他看来,国内影视基地的深耕还不够。“我们在拍摄新电影《东极岛》时,有一个大海战场景,寻找拍摄地时就遇到了困难,海水比例、日光、海底压力等都要有严格的要求。”管虎说,类似需求的实现需要影视基地不断琢磨行业发展规律,拿出解决方案。

  “影视剧作品中,公共空间的实景拍摄需求很高,比如火车站、医院等,我们很希望基地能够提供拍摄所在地的协拍服务。”贾樟柯认为,影视基地可以尝试提供综合拍摄后援,一站式解决剧组拍摄时的资源调用问题。无锡刚刚揭牌成立的“无锡市影视拍摄管理服务中心”就迎合了这一需求,该服务中心将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服务平台的优势作用,通过规范本地协拍市场,完善协拍管控机制,创新工业化制片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无锡影视资源结构,吸引更多重点、重大影视剧项目落地无锡。

  与本地产业实现深度连接

  在专家们看来,影视基地不仅要满足当下的需求,更要有前瞻性的布局。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红卫说,观众在迭代,影视作品在更新,影视基地需要大胆往前走,去引进新技术、理解新概念,从面向未来电影和未来观众的落脚点做布局。

  当前,无锡正全力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将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作为科创带建设的关键抓手,《创建国家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规划》已经发布。该规划是在无锡率先建成“江苏省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的基础上,以“十园”中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为核心,以5G、AI、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引擎,提升电影制作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衍生化为中心环节,以金融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创新为支撑,在周边8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按照“七区七中心”的主体格局,打造“一核、一带、一环、五园”功能区域,大力发展以数字影视为引领的数字文化产业,力争在5年内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

  类似的发展模式,也是专家们认为较为可行的方案。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吴曼芳说,要实现产业结构的提升,科技创新至关重要,而科技创新力量的源头还在本地的高科技企业,“影视基地应当与本地科技企业相互配合,与本地产业进行深度连接,进而实现良性循环。”

  数字化技术应用亟待发展

  数字时代正在引领中国电影朝着科技化、工业化的方向快速推进,让电影创作者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电影为观众带来了更加身临其境的震撼体验。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通过近年来的布局,已集聚影视文化企业超过1500家,建成了包括世界一流的虚拟棚、亚洲最大的摄影棚在内的15座影棚,诞生了《中国机长》《流浪地球》《人民的名义》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初步形成了集剧本开发交易、金融投资保险、拍摄制作、出品发行、科技体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逐步成长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增长点和影视基地发展的新势力。

  在业内专家们看来,数字技术对于中国电影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以数字技术作为影视基地的核心特色,很有竞争力。“《流浪地球》《中国机长》等场面恢宏的影片很大程度上依赖科技拍摄,所以数字技术是电影创作者的‘魔法棒’,也是电影创新发展的加速器。”中国影协影视基地工作委员会会长、著名导演尹力说。

  数字技术应该创设更多应用,以服务更加多元的创作需求。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会长穆德远建议,影视基地在增强数字技术的同时,形成一个数字影视资源库。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周新霞则表示,由于数码拍摄的发展,创作更为自由,拍摄素材的量越来越大,“往往5个多小时素材只呈现2-3分钟画面,对剪辑师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有一个更加系统化的剪辑数据平台。”

  (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