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象龙
专利从申请到获批,专利申请人都投入了不少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大量专利的“无人问津”,让专利的维护成为不少专利申请人的负担,严重挫伤了当事人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企业对于合适专利的“渴望”也是“梦寐以求”。而高校通过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为专利做了总体设计布局,无疑是有益大胆的尝试。
《无锡日报》最近刊登的一则新闻报道,看了让人很振奋。前不久,在无锡国际食品与生物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见证下,江南大学以5000万元的价格将国家级发明专利“一种高血糖人群专用米的生产方法”排他性许可给永恩冠粮常州粮食有限公司,并进行产业化实施。这是无锡近年来专利许可授权的最大一单。
一碗“米饭”能卖5000万元,这是科技专利的价值!但看了相关新闻报道里的一些数据,让人心情又变得沉重。以江南大学为例,截至目前已申请专利超过2.7万件,位列2020年中国高校专利实力100强榜单第17位,但无效专利数量依然超过有效专利数量。
一项专利的背后,凝结了发明人无数的心血。但很多“沉睡”的专利,又让人为资源浪费而痛惜。专利从申请到获批,专利申请人都投入了不少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大量专利的“无人问津”,让专利的维护成为不少专利申请人的负担,严重挫伤了当事人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企业对于合适专利的“渴望”也是“梦寐以求”。而高校通过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为专利做了总体设计布局,无疑是有益大胆的尝试。
专利的推广应该市场化。当下化解“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专利,专利持有人找不到合适的商家”这种窘境,可以通过建立跨区域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使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市场化运作顺畅获得所需领域的创新成果或知识产权。惟其如此,才能快速促进大量存在的“闲置专利”“公职专利”等知识产权资源更好地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不管是对专利持有人还是对企业都是“双赢”。
专利的推广要更加精准,提高专利从实验室到市场化的成功率。专利本身的高含金量是自身的优势,加上高效的平台运作,就会大大提高专利转换的市场价值。比如,凭借丰富的院校、企业资源和精准的匹配能力,无锡国际食品与生物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自去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运营核心专利超500例,减少了专利转化的中间环节,实现了创新资源的有效分配。可以说,如何利用平台优势,更好推广专利,还有很大的实践空间。
一批专利推广的成功经典案例,会给大量“沉睡”的专利做好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专利推广的规范化市场化运作,将大大加快专利的转化效率,产生涟漪效应。
近年来,无锡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及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两项指标都位居全省前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专利也慢慢地成为生产力要素之一,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无锡有着突出的制造业优势,工业门类全、民营经济发达,政府相关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可以携手推出更多务实举措,让更多专利走出“闺阁”,为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公司职员)